首页> 中文学位 >百炼钢中的绕指柔——舍伍德·安德森其人其作中的柏格森生命哲学
【6h】

百炼钢中的绕指柔——舍伍德·安德森其人其作中的柏格森生命哲学

代理获取

目录

ABSTRACT

摘要

ACKNOWLEDGEMENTS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BERGSON’S PHILOSOPHY: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LITERARY ANALYSIS

1.1 Introduction to Henri Bergson

1.2 Bergson’s Theories

1.2.1 Intuition

1.2.2 Life Impetus

1.2.3 Durée

1.3 Bergson’s Philosoph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Literary Analysis

CHAPTER TWO ART AS A MEANS OF TRANSCENDENCE

2.1 Anderson the Novelist’s Transcendence

2.2 The Incomplete Transcendence of His Grotesques

2.2.1 TheTough Crust of Matter Enveloping the Inner Reality

2.2.2 Concepts Breaking Up the Continuous Flow of Inner Life

CHAPTER THREE FICTION AS COGNITION THROUGH THE INTUITION

3.1 The Narrator’s Discovery of a Self

3.2 George Willard’s Maturing Process as an Artist

CHAPTER FOUR ANDERSON’S TECHNIQU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BERGSON’S PHILOSOPHY

4.1 The Fluid Narrative Structure

4.2 Important Moments in the Durée of Life

4.3 Language:To Evoke a Sense of Fluid Reality

CONCLUSION

NOTES

WORKS CITED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的写作风格显示出与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不同,他的成功在于表现生活而非描写生活。批评家们也逐步意识到用“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已不足以准确地言说安德森的作品。批评家沃尔特·里德奥特指出,在安德森写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透过生活表象,揭示深藏于黑暗中而未经发现的人性,感知由冲动、欲望及本能需要编织成的错综复杂的网”。另一位批评家欧文·豪认为,“与其说安德森试图呈现人类经验的直接表象,不如说他想展示的是极端境况中抽象且有意被扭曲的典型范式。”安德森的创作目的是为其人物表达所无法表达之事,使藏于内心深处的无形成为有形可触之物。在他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小镇畸人》中,几乎每一篇故事都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无尽寻求。而在关于如何创作小说的短篇小说《林中之死》中,他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去揭示内在生命秘密的全过程。
  本文试图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视域下来观照安德森本人及其作品。简介部分将二者的美学思想与哲学主张进行了类比。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柏格森其人及其主要哲学概念,这些术语将会应用到之后对安德森自身生命体验及其作品的解读之中。第二章讨论了安德森是如何通过他的生命冲力和想象力成功跨越传统的羁绊,并运用柏格森哲学理论详细剖析了《小镇畸人》中的畸人形成的深层原因。第三章指出二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不是医治和理性分析,而是通过同情和直觉给予理解和博爱。唯有此,艺术才能成为发现真实自我并抵达成熟的途径。第四章将安德森开创式的写作风格和技法放在柏格森哲学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结论部分得出安德森本人的生活体验及其作品皆可以很好地诠释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且柏格森的哲学思想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安德森其人其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