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的重构——以2012年9月间反日游行报道为例
【6h】

论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的重构——以2012年9月间反日游行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大众媒体对于民族文化的建构

1.1 《人民日报》之内容分析

1.1.1 《人民日报》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概况

1.1.2 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情况分析

1.1.3 报道主题:中国政府发出了强烈的声音,通过合理合法的依据,指责日本的侵略行为

1.1.4 报道话题的演进:声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提供法理依据——向国际社会提交白皮书

1.2 《中国青年报》之内容分析

1.2.1 《中国青年报》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概况

1.2.2 《中国青年报》的消息源概况

1.2.3 中国政府面对侵略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相比较《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更多的关注了民众的反日游行

1.2.4 报道话题的演变:中日关系问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向国际社会提交白皮书

1.3 大众传媒对于民族文化的建构

1.3.1 日本民族vs中华民族:“强盗”vs反侵略者

1.3.2 涉及到民族大义问题,官方与民众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第二章 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的话语重构

2.1 反日游行新闻报道之内容分析

2.1.1 反日游行报道概况

2.1.2 消息来源情况分析

2.1.3 报道主题:以“理性”作为关键词

2.2 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的话语重构

2.2.1 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重构:凸显“理性”

2.2.2 新闻话语的身份重构

第三章 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的重构对后世的借鉴

3.1 倡导理性民族文化,对受众进行积极地引导

3.2 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3.3 日常进行适度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3.4 塑造团结统一的和谐民族文化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从传播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民族文化的重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着把大众传媒对于民族文化的重构研究做简单地梳理。首先,本文对有关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做了一个简单地梳理。同时,这部分还包括着学者关于民族文化重构的研究做简单的概括。从而可以得出前辈做了哪些研究,哪些是没有做的。谈论到研究必定就要提到样本框的问题,本文选取的样本框主要是与本论文有关系的三份报纸,以及对时段做简单的界定。
   其次,本文试着对这三份报纸中关于2012年9月份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做一个简单地概括,包括报纸中关于新闻报道的分类,以及报道趋势的总结,试着来找出9月15日之前大众传媒对于民族文化是怎样进行建构的以及试着来找出大众传媒对于民族文化建构的主体又是谁。通过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此期间关于民族文化的建构主体是政府和官员。建构的主要内容是日本民族形象和中华民族形象,以及民众的形象。关于日本民族的形象就是强盗形象,关于民众的形象就是在关系民族大义的时候,民众和政府的声音是一致的。
   再次,本文就试着来找出9月15日之后大众传媒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与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在9月15日之前,主要是政府和官员在发声,在9月15日之后出现了关于民众的声音。尤其是在反日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抢事件之后,大众传媒试着从民众的角度来表达对于此次反日游行的看法。关于民族文化的重构主要是以民众为主体,重构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此段时间的报道中大众传媒把日本政府与日本公民以及日货与日系车区别开,民众具有了主动性,与前面的政府替民众来发表意见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反日游行报道中大众传媒针对前面出现的民众的极端行为进行纠正试着来表现民众的良善。与反日游行中的打砸抢形成了良好的对比。所以这正好是本文所要积极发扬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进行理性文化的教育,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进行积极地爱国文化教育。
   综合分析,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试着找出在社会中出现这种极端行为的时候,作为舆论引导工具的大众传媒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