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剧目系列研究之一《生死场》编剧导演艺术特色分析
【6h】

“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剧目系列研究之一《生死场》编剧导演艺术特色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承 诺 书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话剧《生死场》的成功之道

1.1田沁鑫其人及其作品介绍

1.2《生死场》从小说到话剧的嬗变

1.2.1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透露出女性悲剧

1.2.2“生与死”的生命主题

1.3《生死场》小说与话剧的和而不同

1.4田沁鑫独特的改编倾向

1.4.1逐渐隐退的女性立场及人物性格的挖掘

1.4.2田沁鑫对于小说《生死场》——“误读”意识

第二章 话剧《生死场》的编剧特点

2.1田沁鑫独特的编剧思维——我做戏,因为我悲伤

2.1.1诗化氛围的营造

2.1.2剧本分析及舞台节奏

2.1.3全剧激烈的矛盾冲突

2.2.叙事特征——摧毁式的宣泄

2.3女性意识的呈现

2.4 人性的深度探索

第三章 田沁鑫导演的艺术特色

3.1《生死场》的创作手法

3.1.1《生死场》中韩版本对比

3.1.2象征和隐喻

3.1.3夸张的肢体语言

3.1.4极致的舞台表现

3.2田沁鑫式讲故事

3.2.1田沁鑫艺术风格概述

3.2.2给演员一片天,给舞台换新颜

3.2.3细腻的语言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中国国家话剧院新锐导演田沁鑫,在中国当代颇具实力和影响力。从1997年开始,就接连推出了《断腕》、《驿站桃花》、《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多部优秀的话剧作品,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根据经典名著或史料改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自由与死亡、女人与社会、孤儿与恩仇、男人与女人等种种矛盾,都成为了田沁鑫关注的话题。从小说改编而来的话剧《生死场》,也是田沁鑫的成名作,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肢体语言,让人眼前一亮。
  本文以话剧《生死场》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戏剧的发展过程,对其创作过程的演变和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客观地对话剧《生死场》进行整理和研究,并结合当下的戏剧环境,对其编剧特点及田沁鑫导演的艺术特色进行思考和研究。她对经典名著《生死场》的别样解读、对剧中人物的完美把握、对话剧舞台的精致呈现,抓牢了观众的眼球,在萧红的小说《生死场》问世65年后,田沁鑫带着话剧《生死场》与其有了一次穿越时空与生死的心灵对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