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分析
【6h】

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引言

2 理论综述

3 理论分析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现状

5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突破口

6 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课题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商品的生产由多个国家、多个地区的不同企业来完成,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纵向的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跨越地理空间的、不同区域内的多个企业共同来完成。而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价值分布决定着该环节所在区域的经济基础,主导着该环节所在区域的发展特征,影响着该环节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水平。因此,研究构成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不同价值的深层次原因就显得格外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回顾全球价值链、市场结构及市场绩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证明并非所有行业的价值分配都符合微笑曲线的描述,微笑曲线理论并不是价值链利益分配的普遍规律,相反,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相对市场结构才是决定该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润获取能力大小的最终因素。价值链中某个环节的市场结构越趋向于完全竞争,该环节的利润获取能力越弱;反之,其利润获取能力就越强,并由此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到了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中,并在此后的二三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创造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生产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低谷,从而导致了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更有陷入贫困化增长的危险。针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影响价值链各阶段价值分配的最终决定因素?二是,中国制造企业要通过什么途径摆脱国际大卖家、跨国企业集团的牵制和约束,实现价值链的升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特点做初步的判断和解读,结合前述的理论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欲实现由被俘获到领导地位的转变,在价值链中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获利能力,必须要做三件事。一、构建中国国内的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为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保障。二、构建本土的国内价值链体系,以国内价值链体系为基础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三、在新兴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证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为中国新兴企业做大做强,领导全球价值链提供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姚朋鹤;

  •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吕春成;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价值链; 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