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6h】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础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界定

2.1 相关基础理论

2.2 基本概念界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沿革及现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沿革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的现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的设定

4.4 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因子分析检验与结果

5.2 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5.3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

5.4 研究结论

5.5 对策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

3、展望

附录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矛盾的利益双方,都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这两种利益的矛盾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代理人偏向于将公司的剩余利润进行新项目的投资,这样做必然会使委托人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委托人若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对代理人的经营行为加以限制,委托人不愿意将本属于自己的利益交给代理人进行冒险投资。为了有效减少这种矛盾问题的继续深化,股权激励应运而生。股权激励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历史考验,但是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特殊的社会大环境的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发展之路很不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术界上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没有规范化,不仅表现在变量的选择上,而且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存在着不小的缺陷。在实务界,通常存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不合理且操作也不合规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方案的设计都大同小异,“随大流”现象比较严重,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营特征和发展需要应地制宜地进行具体方案的细节设计,且股权激励在实际操作时存在激励模式单一、激励有效期过短、激励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同时,企业的内部监管体系的建设也不是很完善。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背景做了详细的解读,指出了写作本文是很有必要性的,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还深刻剖析了股权激励的实践意义。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的大量阅读,综述了各研究结论的理论表达,并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做了详细的述评。然后对相关经典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本文还对股权激励的历史沿革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作了具体的统计分析,通过大量数据的研究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两个基本假设。
  在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选择了十七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同时选择股权激励水平和股权激励模式作为实证研究的解释变量,并以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已经明确公布了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本文进行研究的样本数据基础。然后具体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独立性T检验来进行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的相关性;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要高于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效果。这说明我国的股权激励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政府、市场、企业自身等方面对我国股权激励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五点具体的实施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