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资源性产品国际贸易中“价格困境”背后的市场结构研究
【6h】

我国资源性产品国际贸易中“价格困境”背后的市场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资源性产品的生产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而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分布的地域性、不平衡性使得一些地区具有了天然的寡占优势,加之资源性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对资源性的产品的需求多为刚性需求,使得其寡占性市场结构特征更为明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在资源性产品的国际进出口市场上已经具有了这种寡占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并未给我国带来定价优势,我国资源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陷入了“买涨卖跌”的价格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铁矿石、原油等资源的进口方面,我国拥有明显的总量进口优势,然而却被动接受资源出口国的垄断高价,而这必然挤压国内下游行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在稀土、焦炭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方面,虽然掌握了资源的生产权,却仍长年以低价出口,造成资源低价流失。基于这种事实,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我国资源性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及市场势力进行研究。
  本文在理论分析方面,提出了国内市场结构与国际市场机构的概念,资源性产品由于具有分布的不平衡性,其生产难以转移,因此其国际市场结构具有天然的寡头优势,即具有了潜在的国际市场势力。而这种潜在市场势力能否转化为实际的市场势力,有赖于国内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如果一国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那么,更易形成联合竞争力,潜在的国际市场势力会转化为实际的市场势力;而如果一国呈现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各个企业各自行动,不仅难以形成联合竞争力,甚至将一国潜在的市场势力逐渐耗散殆尽。在实证检验方面,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铁矿石、稀土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经实证测度,我国作为稀土出口大国,在日本、美国等主要稀土进口国缺失市场势力;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巴西、澳大利亚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虽然相比于日本,我国拥有总量的进口优势,但定价话语权远不及日本。最后,分别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变国内竞争性市场结构,以提高资源性产品定价话语权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