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夏断裂带储层预测与评价地震方法研究
【6h】

乌-夏断裂带储层预测与评价地震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1引言

1.2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2.1基本概念

1.2.2基本原理

1.2.3基本方法

1.3地震储层预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发展状况

1.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4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方法研究

2.1连片处理效果分析

2.2井震精细标定

2.2.1理论基础

2.2.2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2.3相干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

2.3.1发展概况

2.3.2方法原理

2.3.3相干属性的提取和显示方式

2.3.4相干技术的优点与应用中应注意事项

2.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层位自动拾取中的应用

2.5速度分析和变速成图

2.5.1速度分析

2.5.2变速成图

2.5.3乌36井区构造图绘制

第3章储层岩性定性预测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3.1地震属性分类

3.2地震属性提取

3.3地震属性优化

3.3.1主分量分析

3.3.2属性选择

3.4地震属性分析

3.4.1地震属性相关性分析

3.4.2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关系分析

3.4.3谱分解技术

3.4.4地震相分析技术

3.5地震属性可靠性研究

3.5.1入射波性质对可靠性的影响

3.5.2岩性对地震波属性可靠性的影响

3.6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3.7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4章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研究及实际应用

4.1基于波阻抗反演的孔隙度预测方法

4.1.1波阻抗反演

4.1.2利用Wyllie公式求取孔隙度

4.1.3利用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相关性预测孔隙度

4.2基于地震属性的孔隙度预测方法

4.2.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

4.2.2协克里金法

4.2.3非参数回归方法

4.3多属性反演预测孔隙度

4.3.1单属性线性回归拟合

4.3.2多属性线性回归拟合

4.3.3利用逐步回归法优选地震属性

4.3.4神经网络方法

4.3.5可靠性评价与属性个数选择

4.3.6实际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4.4储层孔隙度预测

第5章效果评价及井位建议

5.1研究技术路线

5.2乌36井区地质概况

5.2.1构造特征

5.2.2沉积特征

5.2.3储层特征

5.2.4砂体连通性分析

5.2.5测井资料解释

5.2.6试油结果

5.3精细构造解释确定储层

5.4综合评价及井位建议

第6章结论与认识

6.1主要完成的工作

6.2结论

6.3建议

6.4今后努力的方向

6.5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油田的科技攻关项目为背景,以准确地展现地下油气储层及参数空间展布,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为目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地震储层预测理论与石油生产相结合,在精细储层地质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多属性分析和储层参数预测等各项研究工作。 本文针对油气储层识别与预测中的关键问题,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应用效果,最终形成一套地质与物探紧密结合、适用于复杂储层识别及预测的有效方法。 1.在对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和相干体技术,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2.通过地质分析和正演模拟研究,探讨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可靠性; 3.在系统分析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BP和RBF两种神经网络的结构、常用计算公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地下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很难用精确的公式表达,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数据驱动法、BP和RBF神经网络实现了研究区块储层孔隙度的预测; 4.利用综合评价技术,在对研究区块地质规律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储层孔隙度预测结果,提出一口建议井位,为该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