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五集为例
【6h】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五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 言

1.1 字幕翻译的研究背景

1.2 字幕翻译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字幕翻译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字幕翻译研究综述

2.1 字幕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2.2 字幕翻译的原则、特点与技巧等综述

第三章 目的论的理论框架

3.1 目的论的发展过程

3.2 目的论的三法则

3.2.1 目的法则

3.2.2 连贯法则

3.2.3 忠诚法则

第四章 目的论三法则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1 目的法则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1.1 增义

4.1.2 缩减

4.2 连贯法则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2.1 增词

4.2.2 归化

4.3 忠诚法则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3.1 直译

4.3.2 释译

第五章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影视作品为宣扬本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显示本国文化软实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影视作品的组成部分,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各类影视作品大量引入和输出的同时,我国的字幕翻译现状却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翻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培训缺乏、翻译质量不高和理论研究不足等方面。在这种状况下,对字幕翻译展开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从字幕翻译的研究状况来看,最早对字幕翻译领域进行研究的是西方学者,至今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先锋,取得了很多前沿性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一些研究字幕翻译的组织也建立起来,研讨会日益频繁,进一步推动了西方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与西方相比,我国字幕翻译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从研究者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比较欠缺。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翻译经验提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见解。可以说,我国的字幕翻译研究比较缺少理论上的指导。
  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论重视文本的功能性,强调翻译活动的目的性,这与影视作品的目的性有着相通之处,因而本文将目的论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字幕翻译研究当中来。目的论认为,受众,即译文的预期接受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手段。因此,目的论下的翻译标准由“对等”变为“合适”,这使得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确定字幕翻译策略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不仅可以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而且能够使得观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五集的字幕翻译实践为依据,从目的论的视角探讨字幕翻译中可以使用的策略。《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一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它在描述中国的丰富美食的同时,还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本文作者对字幕翻译的相关理论也进行了研究。根据学者和权威资料提供的信息,整合出了字幕本身具有的特点,即通俗性、即时性、与画面保持同步和无注性。另外,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能够运用的翻译策略也与翻译其它文体时所运用的策略不同。作者在总结翻译策略时,充分考虑到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使翻译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五集的字幕翻译实践中,本文作者在目的论三法则的指导下运用到的翻译策略主要有增义、缩减(包括浓缩和删减)、增词、归化、直译和释译等。论文对三法则的内涵及其对译文的要求进行了说明,对所用策略的含义予以详尽地解释,并结合大量实例对所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从为什么选择某种翻译表达、怎样运用这种表达以及该表达方式所呈现的效果三个方面谈论了一些翻译心得。
  本文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希望通过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能够为字幕翻译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不断完善字幕翻译策略,推动我国字幕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