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6h】

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在利用二维、三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解释等理论和方法,对渤中凹陷古近系盆地的结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古近系砂体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古近系盆地主要表现为断坳结构,其中孔店组及沙河街组以断陷为主,东营组以坳陷为主。古近系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发育孔店+沙四、沙三、沙二、沙一、东三+东二下、东二上+东一等6个层序。盆地整体上经历了1次大规模扩张(孔店至东二下层序)和萎缩(东二下层序至东一层序)的演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层旋回。在沉积相类型上,沙河街组主要以较粗的近源砂砾岩体为主,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东营组东三段(对应层序的湖侵体系域)以近源砂砾岩体为主,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东二下亚段至东一段(对应层序的高位域)的沉积相类型则发生明显改变,以大型远源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砂砾岩体主要沿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在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一级控制因素(一级断裂带及古气候)控制了区域沉积背景,形成凸起与凹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及湖盆范围;二级控制因素(二级断裂带)控制了局部古地貌,以及碎屑物质的运输通道和沉积场所;三级控制因素(物源、坡折带、古水系、湖平面变化等)主要控制了沉积相类型、规模及砂体平面分布和垂向变化。砂砾岩体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纵向上,沙河街组各层序以小型近源粗粒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等砂体为主,东营组各层序以长轴大型远源较细粒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为主,局部发育短轴中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等砂体,具有明显的层位性;横向上,凹陷陡坡带发育裙带状进积的粗粒砂砾岩体,缓坡带及凸起之间多以点状进积的较细粒砂砾岩体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带性。不同时期的物源具有继承与演化并存的特点:孔店组到东三段以近源粗粒砂体为主,东二下亚段到东一段以远源较细粒砂体为主,二者的物源具有各自的继承性,基本都是在早期的基础上发育和迁移的,但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砂体规模和沉积位置等都存在一定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