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阳坳陷南部晚侏罗世以来斜滑正断层研究
【6h】

济阳坳陷南部晚侏罗世以来斜滑正断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斜滑断层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研究区断裂系统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边界大断裂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演化

第三章 斜滑断层概述及研究方法

3.1 斜滑断层定义及分类

3.2 斜滑断层成因

3.3 斜滑断层研究方法

3.3.1 断层野外调查

3.3.2 断层倾向滑距计算

3.3.3 断层走向滑距计算

3.3.4 断层铅直滑距计算

第四章 隆起区斜滑断层特征

4.1 断层参数计算

4.2 断层特征描述

4.2.1 汶泗断层

4.2.2 蒙山断层

4.2.3 新泰-垛庄断层

4.2.4 泰山-铜冶店断层

4.2.5 文祖断层

4.2.6 磁村断层

4.2.7 上五井断层

4.3 斜滑正断层特征

第五章 坳陷区斜滑断层特征

5.1 平衡剖面恢复及参数计算

5.2 断层特征描述

5.2.1 宁南-无南断层

5.2.2 临商断层

5.2.3 夏口断层

5.2.4 白桥断层

5.2.5 陈南断层

5.2.6 石村断层

5.3 斜滑正断层特征

第六章 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背景

6.1 研究区应力场要素

6.2 研究区应力场演化

6.3 断层活动对应力场的响应

第七章 斜滑正断层与油气关系

7.1 断层控制烃源岩发育、分布

7.2 断层控制油气运移

7.2.1 断层的通道作用

7.2.2 断层的封堵作用

7.3 断层控制圈闭形成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斜滑断层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断层形式,由于研究区所受应力场的复杂多变,区内发育一系列斜滑断层以及具斜滑性质的断层。研究济阳坳陷南部地区发育的斜滑正断层,结合应力分析研究斜滑正断层的发育演化,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地质灾害的防范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综合物探、测井资料,研究了隆起区、坳陷区晚侏罗世以来斜滑正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分析斜滑正断层的发育演化。结合板块运动、地热物质上涌、郯庐断裂带演化发育等资料,分析研究区晚侏罗世以来引起斜滑正断层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恢复研究区几条平衡剖面,计算断层的倾向滑距、走向滑距,结合当时所处应力场分析其对应关系。发现大部分斜滑断层都是先存断层复活所致,惠民凹陷的临商断层就是基底断层复活,发育一系列雁列状的正断层,东营凹陷的陈南断层东段自形成以来经历坳陷区所有应力场变化,断层位移方向不断变化。 断层作为地壳上的薄弱面,其发育形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断层的形成与后期复活符合库伦准则,所受外力必须克服破裂面内聚力和摩擦力。通过计算分析断层重启的影响因素,比如应力与先存走向夹角、基底断裂深度等。分析得出斜滑正断层形成的4种成因模式:一般剪切形成、正断层斜向拉伸、正断层走滑、走滑断层拉伸。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使得中国东部处于弧后伸展环境,同时,郯庐断裂带发生强烈左旋走滑,使研究区处于伸展-走滑应力场中。晚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得研究区处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中。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研究区处于伸展-走滑应力场。第四纪至今,板块俯冲和郯庐断裂的活动逐渐变弱,断层逐渐停止活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