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含水油藏基于流场调整的井网及注采优化设计
【6h】

高含水油藏基于流场调整的井网及注采优化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藏流场研究现状

1.2.2 高含水期井网调整研究现状

1.2.3 高含水油藏注采调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性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含水油藏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体系建立

2.1 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评价体系建立

2.1.1 评价指标的确定

2.1.2 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的表征

2.1.3 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的意义

2.2 可动水控制评价体系建立

2.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2.2.2 可动水控制程度的表征

2.2.3 可动水控制程度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含水油藏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指标求解及计算

3.1 求解思路

3.2 建立数学模型

3.3 建立差分方程

(1)等式右端项

(2)等式左端项

3.4 求解差分方程

(1)隐式求解压力场

(2)显式求解饱和度

(3)计算FJn+1oi,j

(4)计算Fjn+1wi,j

3.5 求解真实流动速度

3.6 追踪流线

3.7 确定流线密度

(1)流线条数的确定

(2)流线密度的统计

(3)计算FNn+1oi,j与FOn+1i,j

3.8 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指标的计算

3.8.1 模型的建立

3.8.2 油相评价指标

3.8.3 水相评价指标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含水期典型井网评价及井网调整

4.1 高含水期典型井网评价

4.1.1 模型的建立

4.1.2 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

4.1.3 评价结果的验证

4.2 基于油藏流场的井网变换研究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

4.2.3 井网调整方式

4.2.4 井网调整效果预测

4.2.5 井网调整效果的验证

4.3 基于油藏流场的井网加密调整

4.3.1 井网加密调整方式

4.3.2 井网加密调整效果预测

4.3.3 井网加密效果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场实例应用

5.1 模型的建立

5.1.1 地质模型

5.1.2 地层流体模型

5.1.3 生产动态模型

5.2 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

5.3 注水量优化

5.4 井网局部加密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注入水的无效循环,仍有相当部分剩余油没有得到有效动用。剩余油是由油藏流场控制的,从油藏流场的角度建立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体系可为井网及注采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首先将油相、水相分别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流动特征,提出采用地下物质丰度、相流动系数、流线密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确定隶属度函数、单一指标组合、制定指标评价标准等步骤建立了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体系,并编程实现了评价指标的求解。然后用该评价体系来评价高含水油藏典型井网的适应性,并对反九点井网的五种井网变换方式和三种井网加密方式进行效果预测,从而确定最佳的井网调整方式。最后以实际区块为研究对象,优化了注水量和井网局部加密的调整方案,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 结论认为井网及注采适应性评价体系能考虑储层特性、剩余油分布及流动特点,更符合高含水油藏的实际情况。该评价体系丰富了高含水油藏井网及注采优化方法,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的挖潜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于秀玲;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谷建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流场; 井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