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山湾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
【6h】

乳山湾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0引言

1文献综述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4.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乳山湾2003年不同时期的三次调查,探讨了氮、磷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主要研究了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时空分布;沉积物中氮、磷形态;有机氮、有机磷、有机碳的比例关系;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的溶出速率。具体结果如下: l 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时空分布 乳山湾沉积物中TOC含量较小,大部分站位的含量小于1[%];所有调查站位都没有超过《规程》规定;其平均含量为10月>8月>6月。TN的含量在0.06[%]左右,其平均含量为8月>lO月>6月,6、10月份有67[%]的站位超标,8月份所有站位均超标。TP的含量在0.1[%]左右,平均含量为10月>8月>6月,所有站位均超标。所调查区域的4号站位紧靠排污口,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导致其TOC、TN、TP含量均较其它站位高。说明陆源输入对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的影响较大。 2 沉积物中氮、磷形态 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氮含量均为8月>10月>6月,表层氮含量随温度升高,底部氮含量变化较小;IEF-N、CF_N、IMOF-N、OSF-N的含量总体上为养殖区<非养殖区,养殖区TN含量>非养殖区TN含量。 养殖区磷含量均为10月>8月>6月,非养殖区的含量均为8月>10月>6月;表层磷含量随季节改变,底部氮含量变化较小;养殖区以Ca-P、Or-P、Fe-P为主,约占TP含量的70~80[%],非养殖区以Ca-P、Or-P、De-P为主,约占TP含量的70~80[%];总体上养殖区TP含量>非养殖区TP含量,尤其是10月份沉积物中磷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 10月份以后养殖区氮、磷含量升高,而且养殖区氮、磷大于非养殖区,说明贝类养殖对氮、磷含量的增加产生一定影响。 3 有机氮、有机磷、有机碳的比例关系 养殖区OC、ON的比值在40~90之间,其平均值为6月>10月>8月,非养殖OC、ON的比值在20~45之间,其平均值为6月>10月>8月,总体上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养殖区ON的降解率大于非养殖区;养殖区OC、OP的比值在20~40之间,其平均值为8月>10月>6月,非养殖区OC、OP的比值在20~40之间,其平均值为6月>10月 8月,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相差不大。基本上ON、OP的降解优先于OC。 4 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的溶出速率 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氮、磷的溶出速率基本上表现为8月>10月 6月。 养殖区6、8月份氮的溶出以有机氮为主,约占TN含量的60%,10月份以无机氮为主,约占TN含量的60%;非养殖区6、10月份氮的溶出以无机氮为主,约占TN含量的60%,8月份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含量各占约50%。养殖区的溶出速率较非养殖区高。 非养殖区和养殖区6、8月份有机磷和无机磷相差不大,10月份以有机磷为主,占90%以上;6月份非养殖区磷的溶出较养殖区高,而到8、10月份养殖区磷的溶出较非养殖区高。 调查区域底栖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沉积物产生扰动,导致氮、磷溶出速率增大,而且由于贝类养殖密度极高,养殖贝类对沉积物的扰动影响不小于自由生活的底栖生物。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一海水界面氮、磷溶出的影响不可忽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