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同的梦荣格理论诠释艾略特《荒原》
【6h】

共同的梦荣格理论诠释艾略特《荒原》

代理获取

摘要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领导 20 世纪诗歌创作的新潮流。诗中以神话原型作为隐含的深层结构,运用象征主义,结合现代题材,使“荒原”成为描述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荒芜状态的最典型意象。本文通过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分析及原型理论,阐释艾略特在创作《荒原》时的精神状态,及其重新塑造和完善自我的个性化过程:并通过分析荣格和艾略特在理论上的共同点,从心理学角度诠释《荒原》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效果,以及艾略特的创作目的:即不仅描绘出一幅一战后信仰混乱、感情缺失、生命干涸的现代西方文明图景,而且反映“一代人的绝望”的事实。《荒原》意象群的创造也是诗人表达内心状态的产物,艾略特结合神话原型和象征主义完成了对诗歌整体框架的结构,表现了作者心理自我实现的个性化过程,引发出富有历史性的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于斐;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德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61.072;
  • 关键词

    英国文学; 现代诗歌; 《荒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