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入海过程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研究
【6h】

黄河入海过程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重金属的性质及危害

1.2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

1.3河口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

1.4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研究意义

1.4.2研究内容

1.4.3技术路线

1.4.4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黄河口重金属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黄河口地理概况

2.1.2黄河口水文特征

2.1.3黄河重金属污染概况

2.2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站位的布置

2.2.2样品的采集

2.2.3样品的预处理

2.2.4样品的分析测试

第三章黄河入海过程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3.1各水期水中总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对比

3.2平水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3.2.1表层水

3.2.2底层水

3.2.3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含量对比

3.3枯水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3.3.1表层水

3.3.2底层水

3.3.3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含量对比

3.4丰水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3.4.1表层水

3.4.2底层水

3.4.3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含量对比

3.5水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3.5.2悬浮物的浓度

3.5.3常量离子

3.5.4盐度

3.5.5 pH 值

3.5.6 DOC和POC

3.6与中国若干大河流的部分水中重金属对比

小结

第四章黄河入海过程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4.1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

4.2沉积物重金属的变化特征

4.2.1平水期

4.2.2枯水期

4.2.3丰水期

4.3沉积物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分析

4.3.1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4.3.2沉积物粒度

4.3.3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

4.3.4其它影响因素

4.3.5与其它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对比

小结

第五章黄河口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评价

5.1水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5.1.1评价方法

5.1.2评价标准

5.1.3评价结果

5.2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5.2.1评价方法

5.2.2评价标准

5.2.3评价结果

小结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黄河口进行三个水期的走航观测,共采集表底层水样66个及表层沉积物样品27个,同时测定了各种水文参数。分析了水中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中的铜、铅、锌、镉、铬、砷、汞含量,研究了黄河由河入海过程中,水中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综合评价了该水域水中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黄河口各水期水中总金属的平均含量大小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大部分站位的重金属元素,底层水浓度要稍高于表层,底层水各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变化与表层水基本一致。 2.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从河入海的方向上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咸淡水混合处,受水文化学条件的影响,各水期重金属均在河口拦门沙附近有浓度高值,大部分溶解态重金属与颗粒态重金属含量的比值为先升高后下降继而再升高。 3.对水中重金属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悬浮物与常量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水中重金属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黄河口大部分重金属与盐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丰水期表层水中大部分重金属与水的pH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它水期不明显。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有机碳的相关性不显著,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有机碳影响相对较小。 4: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整体上较低,各水期平均含量大小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在入海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略微下降,然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浓度的高值也都出现在河海混合区附近。 5.平水期沉积物重金属的相关性较其它水期好,反映了这些重金属元素来源的相似性。沉积物的粒度依然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沉积物颗粒越细,重金属含量越高。平水期各重金属元素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最显著,除Cr外,其它重金属均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6.水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河水段Hg的污染指数偏高,海水段Pb的污染指数偏高;河口入海区的污染相对其它水区重,Cd和As的含量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都很轻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