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50以来年黄河下游逐日水沙过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1950以来年黄河下游逐日水沙过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

2研究区现状

2.1黄河流域概况

2.2下游河道概况

2.3气候概况

2.4黄河主要水利工程

2.4.1枢纽工程

2.4.2引水灌溉工程

3黄河下游逐日水沙变化阶段特征分析

3.1下游逐日水沙变化

3.1.1阶段划分

3.1.2逐日流量变化特征

3.1.3逐日输沙率变化特征

3.2黄河下游到河口河段耗水量和泥沙沉积量变化

3.2.1耗水量

3.2.2淤积量

3.3日均流量、输沙量历时统计

4花园口、利津站典型年份逐日水沙谱分析

4.1典型年份选择

4.2花园口站逐日水沙特征谱

4.3利津站逐日水沙特征谱

4.4花园口站和利津站逐日水沙特征谱对比

4.5影响因素及讨论

5极高含沙量年份逐日水沙谱与河口泥沙异重流的发生

5.1极高含沙量年份逐日水沙谱特点

5.2高含沙洪水生成河口异重流的可能性

5.3高含沙洪峰的讨论

6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黄河逐日水沙过程的记录是显示黄河水沙特点的基本元素,能够快速灵敏地反映河流来水来沙的变化,特别是黄河来水来沙的一些极端事件的变化,如可导致泛滥的洪峰、巨大的沙峰、下游断流、高含沙水流输沙等的特征和规律,都能够从黄河逐日水沙变化过程的记录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认识黄河水沙输送特点和减灾、防灾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与此相应,黄河干流水库的削峰和调蓄作用对黄河洪峰、沙峰和年内来水来沙分配等的影响,在逐日水沙记录上可以得到清晰的表达,能够灵敏地揭示水库调蓄在防洪、防灾和输送水沙、耗水量逐年变化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和细节。 以55年来(1950-2004)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水文站的逐日水沙资料为依据,将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分为5个阶段,分别与4个黄河干流水库的开始运作时间对应,分析和对比了花园口和利津两站5个阶段内的逐日水沙记录和图谱特征和变化,并研究了极高含沙量年份高沙峰逐日输沙特征及其与河口异重流的关系。 结果显示黄河下游逐日水沙特征在干流水库的运作下发生显著的阶段性改变,其自然状况下的特征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洪峰和沙峰消失,传统汛期与非汛期季节划分趋于模糊,调水调沙短期内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2/3以上,下游由淤积变为冲刷等。 二站对比显示下游河道有显著的削峰、滞洪和淤沙作用,花园口/利津站3~6月逐日水沙量差距分阶段快速加大,最大可达20倍,显示下游耗水增加集中于这一春灌时段,是下游水量减少的主因之一。 1973和1977两个极高含沙量年份的逐日水沙谱显示沙峰在很短时间内输送巨量泥沙,可占全年输沙量2/3以上,具有事件性输沙性质,河道同期内淤积量巨大,全年输沙量中有86%达到在河口形成入海泥沙异重流的高含沙量。在近年来黄河水沙锐减的情况下,调水调沙后期或汛后调水调沙期间是河口异重流发育的最佳时段。 55年来黄河下游逐日水沙过程的变化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黄河逐日水沙过程的主控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