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
【6h】

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6. 主要创新点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关理论述评

2.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

2.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关系

2.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2.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GDP的关系

2.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

3.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力资本作用理论

3.1. 人力资本的概念

3.2.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3.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专业人力资本作用

3.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文化人力资本作用

3.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关系人力资本作用

3.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作用

4.人力资本存量结构模式

4.1. 四种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模式

4.2. 四种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4.3. 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合理化

5.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5.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经济发展

5.2. 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

5.3.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5.4.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专业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5.5. 简单的结论

6.山东省人力资本结构模式落后的成因分析

6.1. 文化对山东省人力资本结构模式形成的影响

6.2. 制度变迁对山东省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

7.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对策

7.1. 进行区域文化创新,培育企业家人力资本产生的土壤

7.2. 完善制度环境,促进区域内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

7.3. 继续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区域内专业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的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或多或少都与经济发展方式有关。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关于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概念,最清楚的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不是牺牲经济发展,而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根本驱动力在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人力资本内涵包括专业人力资本、文化人力资本和关系人力资本三个方面,一个区域的文化人力资本和关系人力资本存量大体可以用这个区域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来表示,这是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基础上,对人力资本概念进行的符合现实逻辑的完善与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区域内人力资本存量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张一力(2005)的模型,将区域内人力资本存量按照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模式、高-低型(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型)人力资本结构模式、高-低型(专业人力资本富裕型)结构模式和双低型模式,当然,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渐进性的角度,我们把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结构与浙江省的人力资本存量做比较,可以把山东省的人力资本存量定义为低-高型或专业人力资本富裕型。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偏低的现状已经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了较大制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偏低意味着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人力资本和关系人力资本存量偏低,这主要与山东省传统文化的保守与封闭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也与山东省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下的制度变迁尚不够合理有很大关系。 本文提出提高山东省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一方面要在文化上通过多种机制和形式培育市场经济和职业精神的土壤,促进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人力资本和关系人力资本的存量的迅速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度上对企业家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和越来越有效的保障,在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下的山东地区,政府在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中都应该起到推动和保障的作用。最后,山东省所需要提高的不只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专业人力资本存量也需要不断加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