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约翰·济慈“消极能力说”研究
【6h】

约翰·济慈“消极能力说”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消极能力说”以其对于诗歌和艺术创作本质的深刻揭示而引人关注,并对后世诗人作家产生影响。然而“消极能力说”的具体内涵和本质究竟是什么?济慈在诗作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创作理念从而通达到真与美的?从前的人们往往只是有所提及,却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对济慈的书信和他的诗歌《夜莺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阐示这一理论的内涵,体现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由于研究“消极能力说”的源起和形成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引言部分首先对“消极能力说”的提出过程做简要介绍,然后详细分析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背景。接下来的几章结合济慈的著名颂诗《夜莺颂》集中阐述“消极能力说”的三方面内涵。 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济慈将美与真作为其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来追求,他的诗歌理论当然也离不开对美与真的探讨。这一章首先分析济慈对美的重视,他的美与真的概念,以及他所强调的一切美的特点在于它的强劲。 第二章进而分析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诗人的身份和作用。与他的同时代人不同,济慈认为诗人没有身份,没有自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特征。他相信艺术创作的伟大在于能够完全摆脱诗人主体中心主义的影响,还艺术以艺术的美感。诗人是艺术与人类的灵魂和心灵对话的工具,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对中性群体发挥作用。 第三章详细论述想象力的巨大作用和功能。济慈认为想象能接纳真实,并在与真实的共存中发现美。借助想象的认同性,诗人能够摒弃自我,接受并反映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结合济慈的书信和他的诗歌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济慈诗歌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将“消极能力说”这一诗歌理论贯彻到他的创作实践中。济慈对美的执着追求,极大地鼓舞了后世诗人的创作。他对诗人主体中心主义的摒弃,以及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革新,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也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