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论瘐信的赋
【6h】

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论瘐信的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 前言

1 历代学者对庾信赋的点评和研究综述

1.1 古代文人对庾信赋的点评

1.2 现当代学者对庾信研究的文献综述

2 萧瑟人生的彷徨抉择——矛盾人格下的多元主题

2.1 乡关之思的争议

2.2 隐遁之念的不确定性

3 庾信赋的创作特色及其继承开拓

3.1 以诗为赋的表现形式

3.1.1 赋的抒情化

3.1.2 比兴手法的运用

3.1.3 赋形式的诗化

3.2 典故运用的技巧

3.2.1 化用前人诗句直接入赋

3.2.2 使事用典

3.3 华美赋风的追求

3.3.1 赋的色彩美

3.3.2 辞采的华美,语言的雕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和赋作家,由南入北的复杂经历和南北文化的渗透,对庾信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了前后期作品的差异性;历仕几朝的特殊人生,使他的思想矛盾重重,徘徊在两难选择。文学方面,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引起了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前期逍遥自在的状态、安逸稳定的环境,形成了其作品绮艳柔靡的风格,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固守成规,但他注意在艺术形式上革故鼎新,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社会动乱和羁留他国的萧瑟人生,造就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感情基调,在思想内容上有了巨大改观,作品不再以传统的应制为目的,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抒写现实,反映现实,详实的描述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疾苦。其中,《哀江南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以记载历史的手法全面深刻的展现了梁朝的兴衰史,真实再现了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和下层人民疾苦不堪的生活,被称为赋史。人生经历的复杂,表现在作品中即是思想情感的迥异,他的赋中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隐遁之念”受到了历代学者的争议,本篇联系庾信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条件,把他置于南北文化的大坐标下,站在历代学者的审视角度,深入分析两种观点的产生的客观条件。在艺术风格方面,他开创了赋的写作手法,改变汉代大赋铺陈叙述的表现手法,摒弃汉大赋铺张扬厉的艺术风格,给赋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运用诗歌的创作内容和技巧,继承和开拓了前代赋的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挽救了即将没落的赋,把这种文体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以诗为赋的创作手法成为一大特色,他运用抒情的表现手法,继承屈原、宋玉的悲苦情节,抒发悲苦之情,感人至深,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借用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丰富了赋的内容和形式;五七言的融入,改进了赋固有的四六句式,为唐赋和歌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的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他用一支饱蘸深情的笔书写人生、描绘历史,成为南北朝时期举足轻重的作家。近代学者对庾信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深入,一方面为庾信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庾信研究的难度和深度。庾信的赋作虽然不如诗歌丰富,但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赋的思想内容、风格的转变,创新的手法,及其对前人的继承、后世的影响,都成为值得继续研究的对象。同时,多数学者对庾信诗的评价和考察可以说近乎全面仔细,无论是其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是对后世的影响,研究专著都论述详尽、眼光独到。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庾信的赋加以考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的赋整理归类,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同时对一些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进一步考证,力求继承前人研究精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的视角,能够有一定的创新。由于能力有限,知识掌握不全面,资料不完备等原因,拙文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企盼老师和学者指导、匡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