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
【6h】

创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引言

0.1选题背景和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0.3研究内容与方法

0.4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 相关理论概述

1.1创业企业与创业环境

1.2创业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析

1.3“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因素

1.4“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企业生产率空间差异微观形成机理

2 创业企业的异质性因素调查与统计分析

2.1样本调查方法与处理过程

2.2创业企业总体样本的异质性特征

2.3创业企业总体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

3 创业企业生产率增长内生因素计量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3.2 实证结果分析

4 创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影响因素计量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4.2实证结果分析

5 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的区域相关支持对策

5.1创业企业成长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5.2创业企业相关财税支持对策

5.3外部环境改善支持对策

5.4区域创业环境体系构建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创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兼具扩大就业和促进创新的双重功能,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厘清创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创业企业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对扶持创业企业成长、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企业的空间自选择效应是目前“新”新经济地理学基于异质性企业解析区域经济生产率差异微观机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该理论框架从成本差异与效率差异两个视角,指出企业间存在“高生产率企业-核心区、低生产率企业-边缘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内生因素(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初始物质投资、薪酬水平、原材料投入)与外部环境要素(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政府部门教育投资、区域金融市场活跃程度、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就业上的财政支出、新产品的数量、地区人均消费支出),通过网络调研数据获取到3762份企业有效样本,分别对创业企业总体样本、分行业样本、分地区样本的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实证模型,进行截面数据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初始物质资本水平、获取资金的便利程度、地区人均消费支出对创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薪酬水平、原材料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在教育上的财政支出、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就业上的财政支出、新产品的数量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负向作用。创业企业也存在“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区、低劳动生产率企业-边缘区”式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了创业企业所面临的如何获取更多的初始资金、如何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如何让企业家获取更多的教育三个问题,并从财税支持对策、区域支持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