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介入因素情形谈客观归责理论的中国进路——以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为切入点
【6h】

从介入因素情形谈客观归责理论的中国进路——以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为切入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一)外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

(二)国内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

二、介入因素的判断标准与具体情形

(一)介入因素的判断标准

(二)介入因素的具体情形

三、存在介入因素情形时刑事责任认定的分歧与困惑——以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为例

(一)条件论

(二)原因论

(三)相当因果关系论

四、客观归责理论解决介入因素情形下的刑事责任认定

(一)客观归责理论的学说史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客观归责理论解决存在介入因素情形时刑事责任认定问题的合理性——以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为例

(四)客观归责理论的中国进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因果关系理论历来在刑法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刑法学界长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果关系理论中的诸多问题至今还颇具争议。对介入因素情形下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果关系理论从产生至今先后经历了诸多学说,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有条件论、原因论、相当因果关系论等学说。但是,上述学说在解决因果关系的范围扩大问题以及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属性方面都有着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在介入因素情形下显得更加突出。客观归责理论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笔者希望通过结合介入因素的特殊情形对因果关系各个理论进行评述,进而为客观归责理论之中国进路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将从国外与国内两个方面介绍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成果及现状。主要包括因果关系各种学说的产生、发展、影响及弊端等。本章将以时间为线索,国外方面,先后介绍因果关系理论中的条件论、原因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论;国内方面,先后介绍必然因果关系论与偶然因果关系论,然后论及当前被我国刑法学界普遍接受的相当因果关系论。
  第二章将对刑法中的介入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括地介绍介入因素的判断标准;第二部分则分别介绍介入因素的具体情形,包括:自然事件或不可抗力、被害人一方的介入因素、行为人一方的介入因素、第三人一方的介入因素以及被害人特殊体质的特殊情形。在介入因素的每一种情形中,都举例加以阐释。
  第三章将以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为切入点,运用因果关系的条件论、原因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论分别解释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形下的归因及归责问题。指出上述三种因果关系理论在解释介入因素情形时存在的分歧及遇到的困惑。因此,刑法学界亟需一种更加合理的理论来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引出对客观归责理论的论述。
  第四章将论述客观归责理论解决介入因素情形下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本章将分为四部分,依次论及客观归责理论的学说史、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容、客观归责理论解决介入因素情形下刑事责任认定问题的合理性、客观归责理论的中国进路。本章的核心是对起源于德国刑法的客观归责理论进行批判地论述从而优化该理论,并在中国刑法体系中为客观归责理论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主要将采用法解释学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如下研究成果:
  因果关系具有客观属性是刑法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因此,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也应当是纯粹客观的才能与因果关系的客观属性相契合。因果关系理论之原因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论所采取的评判标准——重要性与相当性——都主要是主观的价值评判而非客观的事实评判,因此其本身的客观性受到质疑。而本文主张将客观的事实判断与主观的价值评判彻底区分开来。在事实评判方面主张使用因果关系之条件论,是事实上的、客观的评价;在价值评判方面使用客观归责,是规范上的、价值上的评价。这样就解决了相当因果关系论定位不明的问题。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几乎已经成为了刑法学界的共识,在肯定了客观归责理论的合理性后,在保留现存四要件体系的基础上将客观归责理论引入犯罪构成体系之中,将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