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动脉瘤破裂MSCTA相关因素分析
【6h】

颅内动脉瘤破裂MSCTA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检查设备与方法

2.3统计学软件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MSCTA影像学特征性分析

3.2 动脉瘤瘤体长、短径与瘤颈宽及其比值

第四章 讨论

4.1颅内动脉瘤及破裂的机制及特点

4.2动脉瘤瘤体长、短径与瘤颈宽比值

第五章 结论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1 动脉瘤的基本概述

2 CTA临床应用价值

3 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好发部位及CTA表现

4 动脉瘤研究前景

5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2012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及18例未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MSCTA均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男性30例,女性36例,男:女=0.83:1,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76±11.48岁。所有患者均通过PhilipsBrillance16排及256层螺旋CT进行颅内MSCTA扫描(1)16排CT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0.8mm,层距1mm,螺距1,矩阵512x512,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0-4.2ml/s,总量约60-80ml(2)256层CT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层厚0.9mm,层距0.5,螺距0.825,矩阵512x512,扫描时注药速度5.0ml/s,总量40-50ml;患者仰卧位,双手于身体两侧,右手臂接注射针,嘱患者放松,进行定位像扫描,取示踪点于主动脉弓,设置触发阈值为120HU,然后选取主动脉弓至颅顶为扫描范围,当主动脉弓取点CT值达到120HU时,自动扫描,产生的重建图像传送到ExtendedBrillianceWorkspace2.0(16排)、4.5(256层)工作站处理,在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动脉瘤的各项参数、部位、形态特征等,比较它们在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中的差异。
  结果:(1)66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78个,其中256层有10例患者13个动脉瘤,其余在16排;未破裂动脉瘤30个,动脉瘤长径<10mm的26个,破裂动脉瘤48个,<10mm的41个,其中有4个有子囊;40-65岁之间的45个,<40岁的10个,>65岁的11个;(2)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处的共45个,其中32个发生破裂,13个未破裂;位于血管未分叉处的33个,其中破裂的16个,未破裂的17个,血管分叉处与未分叉处动脉瘤破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2,P<0.05);(3)通过排除,对49个动脉瘤进行瘤体长短、瘤颈测量并瘤体长/瘤颈、瘤体宽/瘤颈宽比值进行比较,破裂与未破裂组分为所有的动脉瘤组(ALL)及动脉瘤长径<10mm组,在ALL及长径<10mm中:瘤体长、短径及瘤颈宽在两组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长/瘤颈宽比值为2.13±0.83、1.63±0.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宽/瘤颈宽比值为1.63±0.66,1.29±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03,P<0.05);在动脉瘤长径<10mm中: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长/瘤颈比值为1.93±0.59、1.54±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634,P<0.05),而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宽/瘤颈宽比值为1.49±0.51、1.23±0.30,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t=1.945,P>0.05)。
  结论:动脉瘤发生部位、动脉瘤体长径与瘤颈宽之比、动脉瘤体宽径与瘤颈宽之比是动脉瘤可能破裂的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