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6h】

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影视动画角色概说

(一)影视动画角色的含义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重要意义

1.动画故事的灵魂

2.原型意识的体现

3.民族文化的折射

4.动漫产业的核心

(三)动画角色的分类

1.按角色属性分

2.按美术风格分

3.按制作手段分

(四)影视动画角色的审美特征

1.个性鲜明

2.造型简洁

3.表演夸张

4.细节突出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原型渗透

(一)原型概说

(二)原型意识与影视动画

(三)影视动画角色的原型归纳

1.英雄

2.母亲

3.导师

4.朋友

5.反派

三、中外经典影视动画角色塑造分析

(一)《小鹿斑比》

(二)《怪物公司》

(三)《大闹天宫》

(四)《机器猫》

四、原型意识下的影视动画角色创造

(一)影视动画角色的故事设定

1.典型事件

2.典型环境

3.典型动作

4.典型语言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形象塑造

1.遵循美学原则

2.巧用设计手法

3.保持整体和谐

4.突出个性特征

(三)影视动画角色的表演技巧

1.拟人化

2.夸张化

3.简约化

4.程式化

五、动画角色的多元化思考

(一)审丑文化的影响

(二)商业利益的驱动

(三)制作技术的革新

(四)动画短片的发展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动画是运动起来的影像,是夸张变形的艺术,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多样的表现手段。影视动画作为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是超越现实的电影,它创造了虚拟的自由时空,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体验,一直以来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影视动画中,角色是核心,是一部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集中体现着原型意识,并在设计创作中遵循一定的规律。本文试图从动画艺术的角度,找出动画角色创作的共性和个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影视动画角色概说。这一部分论述了动画角色的概念、意义、分类和特征。影视动画中的角色相当于一部影片中的演员,是动画中以生命形式进行表演的主体。动画角色是设计师创造的虚拟的卡通形象,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反映出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特色,还是链接动漫产业的线索。动画角色可以从属性、制作手段、美术风格等方面分类。无论哪一类的动画角色,一般都符合个性鲜明、造型简洁、表演夸张、细节突出等特点。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原型渗透。这一部分阐释了原型和动画角色的关系。通过将同由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和动画《钟楼驼侠》作对比,总结影视动画与原型意识的关系。而影视动画中的原型意识又集中体现在角色身上。影视动画的角色性格单一、造型明确,和人们理想中的形象相吻合。参照俄罗斯文艺学家普洛普的角色分类,将动画角色归纳为英雄、母亲、导师、朋友、反派五种类型,并分别论述每种类型的特点,找出同一角色类型的共同特点。 三、经典影视动画角色分析。这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小鹿斑比》、《怪物公司》、《大闹天宫》、《机器猫》四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总结出各自在角色创造方面的独到之处。 四、原型意识下的动画角色创造。同一原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动画中呈现不同的形象,但角色创作又有章可循。这一部分主要从剧本设计、静态设计、动态设计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动画角色创作的规律。在剧本的创作上,塑造典型是共同的手段,创作者往往通过最具表现力且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事件、环境、动作、语言,树立拨动观众心弦的典型形象。在角色形象的设计上,要遵循美学原则、巧用设计手法,同时还要兼顾整体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体现身份、地域、民族、时代特征。动画的运动可以称为“动画表演”,是人为设计的、虚拟的,借鉴真人表演的形式,具有拟人化、夸张化、简约化、程式化等特点。 五、角色创造的多元化思考。随着动画制作手段的进步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动画角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动画形象受到“审丑”文化的影响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制作技术的不断更新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不同于以前意义上的动画角色;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动画短片也逐渐发展起来,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动画形象。 综上所述,影视动画角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部分符合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把握共性,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角色;其个性部分是动画大师主观思想的体现,突出个性,别出心裁,能够达到让观众过目不忘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