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
【6h】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一、莫言民间写作的思想特质

1、超越乡土文学

2、发展历程

3、思想内涵

二、莫言民间写作的语言特点

1、语言来自民间

2、语言凌驾故事

3、 “语言狂欢”的表征

三、莫言民间写作的成动求索

1、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2、民间写作的个性追求

3、民间写作心态的深化

结 语:莫言民间创作的现代意义

注 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实力派作家,目前已创作长篇小说10多部、中篇小说近30篇、短篇小说70余篇,另有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多种。其创作数量之丰、质量之高、影响力之大,在当代作家中非常罕见。
  莫言没有读过多少书,小学未毕业就辍学走向社会的大熔炉,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遭遇的各色人等,体验到的生产、生活的民俗民间文化构成了其社会人生的第一课。社会大课堂积淀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为他的文学创作培植了丰沃的土壤、埋下了民间美学风格种子。
  论文主体结构有四个部分:莫言民间创作的思想特质;莫言民间创作的语言特点;莫言民间创作的形成动因;莫言民间创作的现代意义。
  论文在分析了莫言民间写作的缘起和发展现状后,以莫言的创作承续了中国“五四”乡土文学的某些传统,又对传统乡土文学突破和创新,拥有自己的时代气息为论证起点,分析了在莫言笔下民间写作的探寻发展的三段历程。即1981年—1984年为莫言民间写作模仿寻索期;1985年—1996年为莫言民间写作的爆发期;1997年直到现在,为莫言民间写作的进一步探索期。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
  莫言“民间写作”理论的思想内涵有:莫言的民间写作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莫言的“民间写作”是真诚地抒写自我的“个性化”写作;莫言的“民间写作”不单纯写农村生活,也写城市生活。莫言的“民间写作”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和文化形态抗拒着自我写作被意识形态化的命运,富有人文气息的批判精神,从而与传统的“民间形态”体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同时,莫言的民间写作还以“民间”为视点,来表达他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思考。
  莫言民间写作的最外在的形态是语言。莫言的创作语言来自民间,创作过程追求语言表述酣畅淋漓的快感,导致语言比故事重要,语言凌驾于故事。其语言表达才能汪洋恣肆、狂放不羁,从而形成了“莫言式”的语言狂欢。
  莫言民间写作理论的形成有着自己的规律。他顺应当代文学创作和接受批评的发展趋向,高举“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旗帜,民间写作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创作素材的取舍,到“高密东北乡”文学地理空间的建构,体现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在此背景下,其民间创作的心态不断走向深入。
  对故乡童年记忆的美丑交织、对都市文明的希望和失望,使得莫言的民间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本身,也是民间文化的复杂性和作家个人生命体验的多样性的统一体。在民间写作的追求过程中,莫言表达了自我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因为莫言的经历和创作追求,其民间写作便天然地具有了现代视野,具有了现代性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他在作品中反省、认同、批判和超越着民间社会与现代社会,并发现了历史中的民间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之间的深度关系。
  莫言的民间写作,正是因为眼睛向下的民间理念、民间视野引起世界关注的目光。因此,以莫言为个案探讨“民间写作”的规律性,并将他的文学创作经验传播发扬光大,对繁荣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