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例
【6h】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 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理论探讨

2.1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2.2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

2.3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运行体系

第三章 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与模式创新

3.1 山东省 10 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基本概况

3.2 山东省试点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山东省发展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模式创新

第四章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自发战略模式——以青岛为例

4.1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背景

4.2 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主攻方向

4.3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技术支撑

4.4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的制度保障

4.5 青岛市自发战略模式的特点特色

第五章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以潍坊为例

5.1 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背景

5.2 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5.3 潍坊市跨越式发展模式的特点与特色

第六章 矿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转型模式——以淄博为例

6.1 淄博市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背景

6.2 淄博市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技术支撑

6.3 淄博市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保障条件

6.4 淄博市战略转型模式的特点与特色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山东省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从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次逐步深入。进入全省循环经济“123”工程名单的10个城市、20个园区、300家企业研究制定了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带头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0个城市包括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综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在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理论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此领域做些尝试,注重理论框架的构建。
  本文以山东省培育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案例,研究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提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研究:
  1、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理论探讨。探讨了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论述了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具有“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三大功能;构建“循环产业体系、自然生态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三大系统;依靠“企业、政府、社会公众”三大治理主体;需要“法律政策、价值观念、绿色技术”三大支撑。初步建立了区域(城市)循环经济(CEI)的指标体系。
  2、山东省10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情况与模式创新分析。运用CEI评价指标体系对10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工作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了试点建设在模式创新中的作用。根据目前山东循环经济试点实践情况,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形势和近期发展目标出发,提出了山东省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城市模式。
  3、以青岛、潍坊、淄博为代表阐释三种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鲁东沿海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自发战略模式、鲁中西部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矿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转型模式。
  由于时间、精力和研究能力的限制,论文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用三种模式来概括10个试点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有待于在理论与实践中充实和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