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6h】

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工作倦怠的研究综述

2. 组织承诺的研究综述

3.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4. 人格的研究综述

5. 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问题提出

2. 研究目的

3. 访谈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突出特点

2.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3. 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4.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5. 应对方试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6. 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1.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2. 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3.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4. 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5. 四个变量间的关系模型

第六部分 工作倦怠的干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2. 实施发展性高校教师评价

3. 预防为主,积极应对

第七部分 研究不足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被试,综合考察了人口学因素、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期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缓解与干预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选取了1988名高校教师作为被试,以四个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1.5对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运用AMOS7.0从人格影响工作倦怠机制的角度构建出人格、应对方式、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等四个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访谈了部分高校教师,为本文的结论提供了一定的质性材料,起到了辅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措施,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男性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水平高于女性,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降低上。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在工作倦怠总分上存在差异,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1-50岁这个年龄段水平比较高,主要体现在组织去人性化和科研耗尽感两个维度上。教师的职称越高,工作倦怠感就越低。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已婚教师组织去人性化分数要显著高于单身教师,不过已婚个人成就感降低分数要显著低于单身教师,在总分上未表现出差异。受教育程度对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影响方向也是不一致的,本科以下教师组织去人性化水平显著高于博士;博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上最高,在科研耗尽感维度上博士最低;在总分上未表现出差异。不同学校类型的高校教师在工作倦怠及其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的差异,211重点院校/部属院校高校教师得分最高,不同任课课目的高校教师在工作倦怠及其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专业课教师得分最低。
  2.内外倾维度与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皆呈现负相关,而神经质、精神质维度与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皆呈现正相关。神经质是影响工作倦怠及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最大的人格预测变量;内外倾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皆有预测作用;而精神质是影响个人成就感降低最大的人格预测变量,对组织去人性化无预测作用。
  3.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皆呈现负相关。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4.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皆呈现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皆呈现正相关。消极应对比积极应对对工作倦怠有更大的变异量解释率。
  5.神经质(内外倾)不但对工作倦怠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组织承诺(应对方式)影响工作倦怠;精神质对工作倦怠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不过可以通过组织承诺(应对方式)影响工作倦怠。组织承诺(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工作倦怠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