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土地整理的农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研究——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例
【6h】

基于土地整理的农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研究——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

1.5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调查方法研究

2.1引言

2.2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调查技术流程

2.3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调查方法2.3.1调查内容

第三章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方案筛选

3.1引言

3.2污染农田土地整理方案筛选技术流程

3.3污染农田土地整理方案筛选方法

第四章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效果评价

4.1引言

4.2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效果评价技术流程

4.3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第五章 福建长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示范区实例研究

5.1示范区概况

5.2示范区农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5.3示范区农田综合整理修复方案

5.4示范区农田综合整理修复效果评价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建议

6.1全文结论

6.2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我国人口众多、土地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更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提高农田土地利用率的土地整理工程在全国广泛地开展起来.虽然土地整理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我国农田面积的减少,但是面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田污染面积急剧增加的问题,传统的土地整理工程并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且由于在工程开始前没有考虑到农田土壤污染情况,没有进行土壤污染的调查和评价,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极易造成污染物的转移、污染面积扩大及污染情况的复杂化等问题,以致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目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开展基于土地整理的农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研究.其目的是在农田污染防治项目中运用传统的工程性土地整理措施,强化污染地防治与修复效果,以达到污染农田的修复与土地整理有机的结合,在改善农田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调查方法.该技术以整理收集的各种图件和统计文献等为依据,确定调查研究的区域位置和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运用“3S”技术建立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制作完成研究区调查单元图.然后以研究区调查单元图为依据,按照有关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研究区的农田土壤污染源调查和土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确定农田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和农田环境质量现状.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方案筛选.该技术由污染农田修复技术方案的筛选和污染农田修复和土地整理技术的集成2部分构成.依据农田土壤污染源调查和土地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不同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及各种污染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确定农田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案.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传统土地整理工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其核心部分作为污染农田土地整理方案的主体框架,对土地整理工程和污染修复工程进行兼容性分析,并参照一定的集成原则,将污染修复技术融入土地整理施工过程当中,形成以土壤污染源控制技术与灌溉与排水工程相集成的农田土壤污染源控制集成技术和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土地平整工程相集成的污染土壤修复集成技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达到农田污染修复的效果.
  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效果评价.该技术包含了土地整理效果评价和污染修复效果评价2部分,其内容在传统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将整理效果和修复效果的评价指标相融合,跟据一定的原则和数学方法将全部指标进一步分类、细化,充分体现综合整理修复效果,对后续的土地开发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最后,本文以福建省长乐市基本农田示范区为例,通过对示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的调查,明确了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运用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调查方法,完成示范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调查采样图的制作,进而对农田土壤污染源及农田土地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与评价,明确了农田土壤的轻度重金属污染和农田灌溉水的中低度有机物污染.依据农田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运用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方案筛选技术,设计出以挖填土方混合稀释法为主,结合农业生产调整法的土地综合整理修复集成方案和灌溉沟渠(人工湿地)生态阻隔土壤污染源控制方案,进行示范区农田环境的综合整理修复.完成污染农田的土地整理工程后,运用污染农田土地整理的效果评价体系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示范区在实施该工程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增加了10.96%、11.96%、24.41%、18.86%,在综合效益的增幅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各占7.86%、18.38%、73.76%.示范区经济、社会效益均有所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验证了基于土地整理的农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的可行性,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