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培养研究
【6h】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基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2、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3、基于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综述

1、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培养的意义

2、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培养的内容

3、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培养的策略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有利于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道德规范

(一)爱国

(二)仁爱

(三)诚信

二、家庭秩序规范

(一)孝顺

(二)谦逊

(三)勤俭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关爱学生原则

二、智慧启迪原则

三、理性引导原则

四、情感指引原则

五、行为示范原则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二、教师制定适当教学目标

三、教师采用合理教学方法

(一)讲述法

(二)情境教学法

四、教师指导相应课外活动

(一)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二)指导学生的参观活动

(三)指导学生的展览活动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与时代结合之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传统道德观念。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精神、崇高气节、高尚情感和良好礼仪等内容。经过时间积累,这些内容已经内化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成为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隐性遗传基因,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是传统美德当代价值继续弘扬的基本需要,也是基于课程目标和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人文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积极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为研究视角,结合作者的教育实习经历,参考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本文除了绪论和总结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助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学生健全人格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二章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主要内容。主要从爱国、仁爱、诚信、孝顺、谦逊、勤俭等方面分析; 第三章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基本原则。主要从关爱学生原则、智慧启迪原则、理性引导原则、情感指引原则、行为示范原则五部分进行探讨; 第四章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培养的实施策略。主要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制定适当教学目标、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及指导相应课外活动四方面进行论述,并列举诸多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和个人教育实习经历加以分析说明。

著录项

  • 作者

    孙晓晨;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朝伟;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