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性别写作”研究
【6h】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性别写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新性别写作”是针对当下新媒体语境中对男女性别关系重塑的文学作品的统称,笔者是为了与传统的性别小说相区别,新性别小说是增添了新的性别意识观念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无论是从叙事手法,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传达的人性思想都是对之前女性“性别写作”的超越和发展。 “新性别”写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首先是对之前国内“性别写作”和女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新性别写作”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异性恋霸权控制的言情小说内容和主题上的颠覆。一方面“新性别写作”继续了陈染、林白时期对父权制文化强制异性恋的批判和反抗。女性长期处于镜像之中,是被建构的文化性别。“新性别”写作认为性别具有流动性和多元性,社会对女性气质的认知是片面的,社会性别只是女性自然性别意识的一个片段;另一方面,“新性别写作”突破了传统“性别写作”对男性形象的刻板认知和敌视,将两性从狭窄的性别观念中解放出来,既主张同性之间独立自主的恋爱模式,也主张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平等的相处方式。“新性别”写作受西方酷儿理论和现代女性主义的影响,展现出新型的性别文化观念,增强了男女双方的性别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和重建提供新的可能。 论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前三章是对新媒体语境下出现与流行的“新性别”小说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与界定,企图从类型上对“新性别”小说加以理解和掌握。新性别写作从类型上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百合”小说、“耽美”小说以及“雌雄同体”小说。其中,“百合”、“耽美”小说是受日本唯美主义、“物哀”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出现的文学产物,再加之内地独特的大数据网络环境,呈现出别样的景致和特点。“雌雄同体”小说的前身是“耽美”小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耽美”小说的阵营进行解读,由于小说自身传递的超前的性别文化观念以及先进的西方酷儿理论文学理念,因此特意将其从前者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研究。 小说第一章节为“双重镜像压制下的叛逆书写:百合之恋”,意图从社会和男权两个“镜像”层面对异性恋文化霸权进行反抗,撕破父权制社会下性别压制的虚假面具,进一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女性不再遵从“菲勒斯”主义盲目崇拜男性,而是完全独立的与男性划清界限,追求精神上纯粹的同性之爱。百合之恋写作的出现使得女性在文学上不再只是单一刻板的母性形象。“母亲”形象的消失同时意味着“父系”权威的消弭,传统的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家庭单位瓦解,是女性对父权制异性恋霸权的有力反抗。 第二章节“男性唯美主义世界的诗性建构:耽美之恋”通过女性视角的切入来反映男性群体的内心世界,耽美小说的出现是女性集体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想象的产物,她们笔下的男性角色不再是父权制文化下健康强壮的“力比多”角色,耽美小说中的主人公表现出多样性、立体型的性别特征,体现了男性自我性别文化意识的觉醒。同时,女性作者不再将男性刻画的严酷冷漠,耽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都是英俊的美少年形象,小说的场景布局也表现的唯美浪漫,是无功利化的纯爱书写。尤其是古代题材的耽美小说运用“戏仿”的策略,将“侠”文化等元素与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耽美小说体现出别样的诗意美,同时也消解了现实因素,有利于男性主体性的增强。 第三章节“狂欢化的性别表演:雌雄同体小说”中,通过雌雄同体小说融男女性别意识于一体的想象化书写来传达多元化的性别和谐的酷儿文化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性别穿越小说,雌雄同体小说采用的是陌生化的视角,“双性同体”的性别话语来进行小说的写作,这种另类的写作方式更能迎合当下读者猎奇的口味和审美兴趣。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凭借着两性共同发挥性别优势取得人生的成功,体现了男女两性由单一走向联合的性别文化认知。雌雄同体小说体现了西方酷儿理论流动的性别文化意识,意识到自身性别是被构建的,从而引发男女两性对真实性别文化意识的挖掘以及权利的重新认识和追求。 第四章节为“‘女性向’文化与新性别写作”,“新性别”写作内容上具有浪漫细腻风格的女性特质,迎合了当下女性读者的审美趣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专门的写作阵地,凭借自己独特的写作魅力在互联网大平台上有着独立的“文学场”,并且由于读者数量的庞大和消费形成了大量的“粉丝文化”。因此“新性别写作”是一类具有独特指向的“女性向”文化。“女性向文化”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女性诉求又为“新性别”写作提供了创作思路和文学风格。

著录项

  • 作者

    陶新远;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桂荣;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信息与传播理论;
  • 关键词

    媒体语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