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8例Wernicke脑病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分析
【6h】

28例Wernicke脑病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符合以下标准:

2、研究对象及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讨 论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及预后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 述Wernicke脑病的研究进展

1、流行病学

2、病因

3、发病机制

4、病理

5、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

6、辅助检查

7、诊断及鉴别诊断

8、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进而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与心脑血管病分院2002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8例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资料、诊断及治疗效果等,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28例患者分为嗜酒组(7例)与非嗜酒组(21例)。嗜酒组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或意识障碍(85.71%),眼部症状居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1.43%,共济失调与周围神经病变所占比例相同,各占57.14%,具有典型“三联征”者57.14%;MRI显示病灶最常见于第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双侧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周围及额叶、顶叶皮质区受累比例均为66.67%。非酒精性患者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亦为精神或意识障碍(52.38%),其次为周围神经病变42.86%,具有典型“三联征”者23.81%;MRI显示病灶最常见于双侧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周围(64.29%),其次为第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42.86%)。嗜酒组额叶及顶叶皮质区域病灶明显高于非嗜酒组(P=0.012)。临床上一旦怀疑Wernicke脑病,立即给予维生素Bl100mg日一次肌注(皮试阴性后)。MRI上仅显示丘脑内侧、第四脑室底部及第三脑室、导水管周围等脑组织损害的患者,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可逆的。14例患者经肌肉注射维生素Bl5-20d后,其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Wernicke脑病是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少数具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的神经内科疾病。但该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被漏诊及误诊,因此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任何原因导致患者长时间不能进食而出现无法解释的精神或意识改变、眼部症状、共济失调时,应怀疑本病,并立即给予维生素 Bl治疗,已达到最佳治疗效果。MRI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