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6h】

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1.2.2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政府行为

1.2.3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1.3本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2主要内容

1.4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2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2.1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

2.1.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2.1.3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2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现实基础

3.2.1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2.2耕地污染

3.2.3耕地退化

3当前制约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

3.1发展观层面因素

3.2制度层面因素

3.3政策层面因素

3.4技术层面因素

4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

4.1国外农业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4.2国内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以山东莱芜为例)

(1)山东耕地现状

(2)山东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发展背景

(3)"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生产流程

(4)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5)政策扶持

(6)总结

5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路径求解

5.1科学构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5.1.1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5.1.2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

5.2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安排

5.2.1土地规划制度

5.2.2土地产权制度

5.2.3土地评价制度

5.2.4土地管理制度

5.3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选择

5.3.1土地使用政策

5.3.2土地流转政策

5.3.3土地保护政策

5.4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措施

5.4.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4.2建立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与科技推广部门的联合

5.4.3推广测土施肥技术

5.4.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5.4.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作物布局。

5.4.6开展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6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用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用地能否得到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能否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式,分析了我国农业用地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度及技术措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并且现有的耕地也存在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现象,我国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土壤污染退化、土壤的侵蚀等也都严重威胁到土壤的总量和土壤的质量。研究表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科学发展观尚未深入人心,不少经济主体在农业用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行为。二是土地产权界定中也存在产权模糊不清的问题,有关政策安排无法有效保障人们增加对土地投入所产生的效益,限制了人们对土地的持续利用。三是农户农地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对农地质量的评价尚未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此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及中介组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出现角色错位,非农建设占地存在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倾向等方面因素也是影响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2、系统考察了国内外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不同模式及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国内外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形式适应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延长产业链、实现对物质及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料的投入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确保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3、探讨了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政策与措施。一方面,本文构建包括经济可持续性指标,生态可持续性指标,社会可持续性指标在内的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评价农业用地质量状况,合理制定促进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提出了建立包括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评价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在内的促进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及其工作重点。再一方面,探讨了关系到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土地使用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土地保护政策。 4、阐述了有助于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措施。本文认为,从技术层面看,要实现农业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要建立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与科技推广部门的联合;三要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四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生产力,五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六要开展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