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6h】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实验仪器

2方法

2.1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2.2判断标准

2.3观察指标

2.4标本采集

2.5检测指标

2.6 统计方法

结果

1、大鼠心肺复苏前一般监测指标的比较结果

1.1各组大鼠复苏前体重、HR、MAP、RT、PETCO2等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1.2各组心脏骤停时间(s)、心肺复苏时间(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乌司他丁对CPR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

2.1 C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2.2 NS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2.3乌司他丁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2.4 Mc Whinnie半定量法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

3、乌司他丁对CPR后大鼠血清BUN、Cr的影响

4、乌司他丁对CPR后大鼠血清NGAL水平的影响

5、乌司他丁对CPR后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6、乌司他丁对CPR后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以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注射于CPR后大鼠股静脉内,研究各组大鼠不同时相血清肾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改变,评价其对CPR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SD大鼠80只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乌司他丁组[根据剂量分为小剂量组(5万u/kg)(U1组)、中剂量组(10万u/kg)(U2组)、大剂量组(20万u/kg)(U3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C组):不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只进行气管插管及股动静脉穿刺并留置穿刺管;生理盐水组(NS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行气管插管及股动静脉穿刺并留置穿刺管,呼气末夹闭气管插管直至心脏骤停,7min后开始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给予2ml/kg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行气管插管及股动静脉穿刺并留置穿刺管,呼气末夹闭气管插管至心脏骤停,7min后开始CPR,ROSC即刻按照乌司他丁剂量分组分别给予U1组、U2组、U3组相应剂量乌司他丁。分别采集ROSC即刻(T0)、ROSC后6h(T6)、ROSC后24h(T24)大鼠静脉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BUN和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各时相点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NGAL)水平;分别于T6、T24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固定包埋并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采用McWhinnie半定量法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各时相点血清TNF-α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6、T24肾脏组织中TNF-α的表达。
  结果:1、各组肾脏病理变化:C组大鼠肾脏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T6时肾脏组织结构清楚,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变性及坏死;T24与T6比较未见明显变化。NS组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T6时肾脏组织结构出现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肿胀,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出现脱落;T24时可见肾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紊乱,肾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肿胀,细胞核消失,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出现脱落,并可见基底膜裸露。U1组、U2组及U3组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T6时肾脏组织结构出现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肿胀,上皮细胞扁平,刷状缘出现脱落;T24时肾脏组织损伤较NS组损伤明显减轻,仅可见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刷状缘脱落,而肾小管形状结构保持良好。与C组比较,NS组CPR后6h和24h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而U1、U2、U3组评分比NS组明显降低,且随乌司他丁剂量增大肾小管损伤评分逐渐降低。2、各组肾功能结果:C组中各时相点血清BUN和C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NS组、U1组、U2组、U3组复苏后6h、24h显著升高(P<0.05);与T0相比,NS组T6、T24显著升高(P<0.05);与NS组相比,U1组、U2组、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与U1组相比,U2组、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与U2组相比,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3、各组血清NGAL的比较:各组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组中T6、T24比T0显著升高(P<0.05);NS组、U1组、U2组、U3组T6血清NGAL比C组明显升高(P<0.05),U1组、U2组、U3组T6血清NGAL比NS组显著降低(P<0.05),且U2组比U1组、U3组比U2组显著降低(P<0.05);NS组中T24比T6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T0(P<0.05);U1组、U2组、U3组T24血清NGAL比NS组显著降低(P<0.05),而U1组、U2组、U3组之间T24血清NGA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各组大鼠血清TNF-α的比较:C组中各时相点血清TNF-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NS组、U1组、U2组、U3组T6、T24显著升高(P<0.05);与T0相比,NS组T6、T24显著升高(P<0.05);与NS组相比,U1组、U2组、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与U1组相比,U2组、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与U2组相比,U3组T6、T24显著降低(P<0.05)。5、在正常大鼠肾组织中,TNF-α少量表达或几乎不表达。NS组)、U1组、U2组及U3组T6比C组IOD值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U1组、U2组及U3组T6IOD值明显降低(P<0.05),且U2组比U1组IOD值明显降低(P<0.05),U3组比U2组IOD值明显降低(P<0.05);NS组、U1组、U2组及U3组T24比T6各组IOD值明显降低(P<0.05),NS组、U1组、U2组及U3组T24比C组IOD值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U1组、U2组及U3组T24IOD值明显降低(P<0.05),且U2组比U1组IOD值明显降低(P<0.05),U3组比U2组IOD值明显降低(P<0.05)。
  结论:CPR后大鼠早期出现急性肾损伤;血清NGAL可作为CPR后早期大鼠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炎症反应是CPR后早期肾脏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CPR后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与乌司他丁使用剂量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