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坡地利用方式和改造措施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6h】

坡地利用方式和改造措施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体,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坡地改造措施(坡改梯、“大横坡+小顺坡”、退耕还林和种植植物篱)以及坡度和坡位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坡耕地利用方式和改造措施,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1.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大;>0.25mm总团聚体以菜田最高,稻田最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表现为:菜田>林地=稻田>果园(P<0.05)。稻田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利用方式,碱解氮含量稻田明显高于果园和林地(P<0.05);土壤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果园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利用方式(P<0.05),其次为菜田。
   2.与未利用坡和退耕还林坡地相比,“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可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保肥效果接近于坡改梯。
   3.本试验条件下,0-10cm土壤pH值、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孔隙度以及>0.25mm总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土壤容重规律与其相反。在上坡位和中坡位,0-10cm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下坡位,0-10cm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pH值随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坡位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坡度的变化不明显;不同坡度间10-20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规律性不明显。
   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在篱带和篱间表现为:篱带>篱间;除土壤全磷外,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孔隙度在空白、土埂、植物篱三个坡面上总体表现为植物篱>土埂>空白,表明植物篱可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有效保蓄土壤肥力,效果优于土埂,值得进一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