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6h】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1.1.2 满足城市居民户外游憩活动的需要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城市公园

1.2.2 游憩活动

1.2.3 游憩空间

1.2.4 人性化设计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以往研究成果

1.3.2 存在问题

1.3.3 研究定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调查内容

2.2.1 游客调查

2.2.2 专家调查

2.3 调查方法

2.3.1 文献研究

2.3.2 问卷调查

2.3.3 实地调查

2.4 分析方法

2.4.1 以往分析方法概况

2.4.2 层次分析法

3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现状分析

3.1 城市公园游客的基本属性

3.1.1 性别比例

3.1.2 年龄构成

3.1.3 职业构成

3.1.4 文化层次

3.2 游客的公园游憩活动空间利用

3.2.1 来园距离

3.2.2 利用频度

3.2.3 滞留时间

3.2.4 来园理由

3.2.5 利用目的

3.3 游客利用公园游憩活动空间与设施的整体满意度

3.3.1 游客对公园活动空间的整体满意度

3.3.2 游客对公园游憩活动设施的整体满意度

3.4 结果分析

4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4.1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类型

4.2 公园健身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4.2.1 公园健身活动种类及特点

4.2.2 公园健身活动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4.2.3 公园健身活动空间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及重要性排序

4.2.4 结果分析

4.3 公园娱乐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4.3.1 公园娱乐活动种类及特点

4.3.2 公园娱乐活动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4.3.3 公园娱乐活动空间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及重要性排序

4.3.4 结果分析

4.4 公园交流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

4.4.1 公园交流活动种类及特点

4.4.2 公园交流活动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4.4.3 公园交流活动空间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及重要性排序

4.4.4 结果分析

5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

5.1 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

5.1.1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设计原则

5.1.2 符合游憩心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5.1.3 因地制宜、合理分区的特色化设计原则

5.1.4 调动互动、增进交往的可参与性原则

5.2 城市公园健身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

5.2.1 适合健身活动的空间特征

5.2.2 健身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探析

5.3 城市公园娱乐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

5.3.1 适合娱乐活动的空间特征

5.3.2 娱乐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探析

5.4 城市公园交流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

5.4.1 适合交流活动的空间特征

5.4.2 交流活动空间的营造方法

6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憩活动作为城市生活中最普遍的休闲方式,正日益成为保持城市能量平衡,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中游憩活动较为集聚、空间类型多样的绿地形式,它在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健身、娱乐和交流等游憩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城市居民闲暇放松、恢复体力和进行日常游憩活动的首选场所。然而,要想建设出科学实用的城市公园,必须首先从游憩者活动类型和行为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公园不同游憩行为与其相应活动空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与每种游憩活动相适宜的游憩空间的特征,方可获得满足市民游憩活动需求的游憩空间的营造方法。目前,有关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从公园利用者行为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的关系,对科学规划设计和建造公园空间,提高公园利用率,解决当前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进行如下研究:
   1、开展对山东省泰安市典型综合性公园游憩活动的现状调查和分析。选取泰安市主城区重要的三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人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了游客的基本属性、公园游憩空间利用特征及游人对城市公园空间的满意度等方面,从游客对公园游憩活动空间心理需求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对泰安市主要城市公园的游憩活动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科学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建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指导性意见
   2、以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空间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将游客游憩活动分为健身、娱乐和交流活动三种类型,从游客行为心理倾向角度选取指标要素,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的“目标—指标层次结构”建立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前期大量文献研究和对公园游憩活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每种游憩活动类型所需要的空间场所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在探明每种游憩活动类型对其相应空间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游憩空间重要评价指标。为确保指标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过两次专家意见征询和详细论证,最后确定并建立影响游憩活动的空间构成要素指标体系,为定量化比较和分析空间构成要素奠定基础。
   3、运用现代决策分析方法(AHP层次分析法)研究公园游憩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公园游憩空间构成要素的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权重计算结果显示:
   公园健身空间构成要素中一级指标影响力权重及其排序为:自然要素(0.6842)>人工要素(0.3158),隶属自然要素的4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排序为:地形平坦(0.3653)>植物丰富(0.2263)>绿化优美(0.0574)>地形起伏(0.0352);隶属人工要素的7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排序为:适宜场地(0.1073)>健身器械(0.0744)>人文景观(0.0514)>园路畅通(0.0361)>遮荫设施(0.0231)>座椅坐凳(0.0161)>照明设施(0.0074)。
   公园娱乐空间构成要素中一级指标影响力权重及其排序为:人工要素(0.5968)>自然要素(0.4032);隶属自然要素的4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排序为:起伏山地(0.1868)>景色优美(0.1127)>适宜水域(0.0633)>植被丰富(0.0404);隶属人工要素的7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排序为:休闲广场(0.2346)>游乐设施(0.1420)>场地平整(0.0851)>遮蔽设施(0.0568)>园路合理(0.0354)>动态水景(0.0250)>趣味小品(0.0180)。
   公园交流空间构成要素中一级指标影响力权重及其排序为:人工要素(0.6614)>自然要素(0.3386),隶属自然要素的5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排序为:私密空间(0.1538)>遮荫乔木(0.0955)>缓坡土丘(0.0474)>水景优美(0.0270)>阳光草坪(0.0149);隶属人工要素的6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及排序为:场所边界(0.2865)>休憩桌椅(0.1843)>停憩场所(0.0795)>适宜广场(0.0533)>林荫夹道(0.0352)>景观小品(0.0227)。
   4、以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空间评价体系为框架,结合公园实地观察和游客访谈,配合大量具体例证分析,分别对健身、娱乐、交流三种公园游憩空间的营建手法进行总结和梳理。研究从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相应空间构成要素关系的角度,针对适宜不同类型游憩活动的空间要素指标做出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并对游客公园游憩活动的方式、时间、特点与活动空间的位置、空间的类型以及空间的特征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获得与每种游憩活动项目相适宜的游憩空间的特征,提出满足市民游憩活动需求的游憩空间的营造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