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褐梗天牛半人工饲料、龄期划分及松褐天牛低温解除滞育的研究
【6h】

褐梗天牛半人工饲料、龄期划分及松褐天牛低温解除滞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褐梗天牛概述

1.1.1 形态特征

1.1.2 寄主及分布

1.1.3 生物学特性

1.1.4 主要危害

1.1.5 检疫防治措施

1.2 松褐天牛概述

1.2.1 形态特征

1.2.2 寄主及分布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主要危害

1.2.5.预测预报

1.2.6 综合防治措施

1.3 天牛的人工饲养方法研究

1.3.1 寄主木段饲养法

1.3.2 韧皮部饲养法

1.3.3 天牛人工饲料

1.4 昆虫滞育概述

1.4.1 滞育判断

1.4.2 滞育解除

1.4.3 昆虫滞育后生物学特性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溶液及试剂

2.1.2 仪器

2.1.3 材料来源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处理

2.2.2 褐梗天牛幼虫饲料的研制

2.2.3 室内饲养褐梗天牛幼虫龄期划分

2.2.4 松褐天牛的滞育解除研究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半人工饲料饲养褐梗天牛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

3.1.1 幼虫历期比较

3.1.2 幼虫化蛹率比较

3.1.3 室内饲养与野外采集幼虫蛹重、蛹期比较

3.1.3 成虫羽化率比较

3.2 室内饲养的褐梗天牛幼虫龄期划分

3.2.1 幼虫头壳宽度的测定

3.2.2 幼虫前胸背板宽度的测定

3.2.3 幼虫体长的测定

3.3 松褐天牛滞育解除研究

3.3.1 滞育解除后的松褐天牛化蛹率、蛹期研究

3.3.2 滞育解除后松褐天牛羽化率的测定

3.3.3 羽化性比

3.3.4 雌成虫产卵前期及产卵期研究

3.3.5 雌成虫单雌产卵量研究

3.3.6 卵期及幼虫的孵化率比较

3.3.7 成虫寿命比较

4 讨论

4.1 褐梗天牛半人工饲料的研究

4.2 室内饲养褐梗天牛幼虫龄期划分

4.3 低温解除松褐天牛老熟幼虫滞育

5 结论

5.1 褐梗天牛幼虫半人工饲料

5.2 褐梗天牛幼虫龄期划分

5.3 松褐天牛解除滞育生物学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褐梗天牛是继松褐天牛后携带拟松材线虫最多的蛀干害虫,是给松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昆虫。目前关于褐梗天牛半人工饲料以及松褐天牛解除滞育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褐梗天牛半人工饲料的配方,褐梗天牛幼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低温解除松褐天牛老熟幼虫滞育后的生物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褐梗天牛幼虫半人工饲料的研制
  室内3种半人工饲料饲养的褐梗天牛蛹重分别为饲料Ⅰ0.3400 g,饲料Ⅱ0.4063 g,饲料Ⅲ0.3827 g,而野外采集的褐梗天牛老熟幼虫发育后的蛹重为0.2593 g,因此,室内配制的3种半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生长发育比自然界生长发育的幼虫状况要好。另外,3种半人工饲料饲养的褐梗天牛幼虫,其幼虫发育总历期分别为213.4 d、184.8 d、197.7d。
  2.褐梗天牛幼虫龄期划分
  明确了室内饲养褐梗天牛的幼虫有10个龄期,此项结果填补了该天牛生物学研究的一项空白;确定了褐梗天牛幼虫头壳和前胸背板宽度值的增长几何级数分别为1.32和1.40;可采用头壳宽度作为褐梗天牛幼虫虫龄划分的主要依据,前胸背板宽度及幼虫体长作为辅助指标。
  3.松褐天牛滞育解除后的生物学特性
  明确了松褐天牛幼虫低温滞育解除的最佳条件。室内5℃低温处理已滞育的松褐天牛老熟幼虫30 d,其解除滞育效果最好;化蛹率、羽化率能达到86.67%,且成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高于5℃低温处理其他时间的效果。室内人工饲养滞育解除的松褐天牛成虫的单雌产卵量约为121粒,幼虫孵化率最高达到92%以上,孵化期均值约5.3 d。同时,低温刺激不会影响成虫的性比及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