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地区典型人群酸菜中亚硝酸盐暴露的调查研究
【6h】

黑龙江地区典型人群酸菜中亚硝酸盐暴露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CAT活性检测

3 SOD活性检测

4 血浆中亚硝酸盐检测

5 流式CBA 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

6 趋化因子CXCL10检测:

7.数据处理及分析

研究结果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 酸菜摄入调查情况

3.亚硝酸盐摄入水平与氧化损伤的关系

4. 膳食酸菜及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摄入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饮食中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黑龙江地区酸菜摄入水平及酸菜、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了解该地区人群膳食酸菜、泡菜摄入亚硝酸盐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亚硝酸盐摄入与人体产生氧化应激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膳食酸菜及泡菜摄入亚硝酸盐人群血浆中IL-17A、IFN-γ、TNF、IL-10、IL-6、IL-4、IL-2等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CXCL10水平,探讨膳食酸菜及泡菜而摄入亚硝酸盐水平与人体炎性因子的关系。
  方法:
  通过黑龙江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两个村的典型人群调查,选择80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12月初和2月底收集对象的一天的膳食酸菜、泡菜摄入样本,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并收集两次的血液样本。通过GB5009.33—2010测定膳食酸菜、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合膳食酸菜及泡菜的摄入计算膳食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利用比色法测定调查对象血浆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中CAT、SOD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细胞术(CBA)检测各组血浆中IL-17A、IFN-γ、TNF、IL-10、IL-4、IL-2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CXCL10水平。根据这种摄入的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分组,以下四分位数间距作为参比组(对照组),第1-4组分别为20、20、20、20。检测并比较高摄入组与对照组人体血浆中CAT、SOD的活性水平。比较高摄入与对照组人体血浆中IL-17A、IFN-γ、TNF、IL-10、IL-4、IL-2等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CXCL10水平。
  结果:
  描述调查地区典型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第一次调查膳食酸菜摄入为195.98±79.32g/天/人,第二次调查膳食酸菜摄入为178.89±49.55g/天/人。第一次收集到70份酸菜样品,第二次收集到66份酸菜样品。共检测136份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70.6%,超标率为0.7%。第一次调查血浆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平均浓度为13.79±11.27 uM,第二次调查收集到的80份血浆样本中亚硝酸盐的平均浓度为11.67±6.31uM。以调查对象亚硝酸盐摄入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1-4组分别亚硝酸盐摄入分别为:82.98±75.86ug、273.77±33.81ug、405.27±39.63ug、723.33±147.95ug。膳食酸菜及泡菜后,人体血浆中亚硝酸盐含量基本稳定。膳食酸菜及泡菜后,人体血浆中中CAT活力、CXCL10水平趋于稳定,SOD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膳食酸菜及泡菜后人体血浆中IL-17A、IFN-γ、TNF、IL-10、IL-6、IL-4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
  结论:
  被调查地区酸菜、泡菜摄入量调查显示,典型人群膳食酸菜及泡菜中亚硝酸盐在国家标准限定的范围内。不同酸菜消费者血液含量变化无差别。膳食酸菜及泡菜摄入亚硝酸盐后,对SOD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膳食不同酸菜消费者体内炎性因子发生变化与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膳食酸菜及泡菜中亚硝酸盐总摄入水平的增高,人体血浆中IL-17A、TNF、IL-10、IL-6、IL-4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