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6h】

8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相关危险因素、致病菌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以期为IFD的尽早诊断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152例,以真菌感染者82例作为病例组,以非真菌感染者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疾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是否完全缓解、是否化疗、是否合并糖尿病、粒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侵袭性操作、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20例,拟诊58例。IFD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缺少特异性,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肺部CT为IFD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当出现结节、楔形实变、晕征、空洞、空气新月征等特异性改变时对早期诊断意义较大。共获得11株真菌菌株,以念珠菌属为主,占72.72%。58例(70.73%)治疗有效,24例(29.26%)治疗无效,其中IFD相关性死亡5例(6.09%)。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例的相关指标,其中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是否缓解或复发、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天(p=0.000,OR=5.171)、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7(p=0.047 ,OR=3.651)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率低,病原学检出率低,肺部为其主要感染部位,相对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对其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尽早使患者从粒细胞缺乏中恢复,才能有效避免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

著录项

  • 作者

    王勇;

  •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白晓川;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