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女性就业为例
【6h】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女性就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本文的理论视角

1.1.2研究成果综述

1.1.3本文的创新之处

1.2问题的社会背景

1.2.1社会的宏观层面

1.2.2社会转型

1.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分析

1.4本文的理论依据

1.4.1文化资本理论

1.4.2社会性别理论

1.4.3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

1.5概念综述

1.5.1社会排斥

1.5.2歧视

1.5.3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

1.5.4家务劳动

1.5.5人力资本

1.5.6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

1.5.7综合劳动能力

第2章打工妹的主体世界建构

2.1问题的提出

2.2打工妹群体的界定

2.3社会排斥状况分析

2.4原因分析

2.5心理探源

第3章下岗女工的困境

3.1问题的提出

3.2下岗女工的群体界定

3.2.1下岗职工的概念

3.2.2群体界定

3.3社会排斥状况分析

3.4原因分析

3.4.1社会的原因

3.4.2企业的原因

3.4.3家务劳动的原因

3.4.4女性自身的原因

3.5解决方式

第4章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4.1问题的提出

4.2背景分析

4.3社会排斥状况分析

4.4原因分析

4.5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4.6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5章原因与解决方式

5.1女性就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5.2原因分析

5.3对女性、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5.4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6章思考与建议

6.1男性与女性

6.2关于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们所有问题的探讨,都是在此背景之下展开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得以逐步深化.同时,各种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失业下岗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几乎在所有的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都是女性,她们成为抗打击能力最弱的社会阶层,并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代价.中国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并且,由于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致使女性就业过程中的被歧视与排斥现象时有发生.由此,我们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妇女群体:打工妹、城市下岗女工、女大学生,以探讨我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处的困境.这三个群体的女性,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次,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素质,经历着不同的生命历程,但是,她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排斥和歧视.本文着重引用了布尔迪厄关于文化资本的论述,探讨处于不同群体的女性,其文化资本的建构过程,以及,在她们的生命历程中,性别角色是如何得以社会化的.本文适当引入了经济学中的某些观点,以期对造成女性就业困境的各种社会背景及因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