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64例住院药疹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6h】

164例住院药疹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综述及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齐鲁医院皮肤科近5年来住院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和皮疹类型的发展变化及重症药疹的治疗经验,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疹。
  方法 回顾性调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在2000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4例药疹住院患者,对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史、致敏药物、潜伏期、皮疹类型、粘膜和系统受累情况、治疗、误诊及合并用药情况等项目列表登记。所有数据分析均由统计软件SPSS13.0完成。
  结果 共164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84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5.15±21.53岁。其中21~30岁患者最多(占病例总数人21.95%)。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占32.28%)、解热镇痛类(占13.39%)、头孢菌素类(占10.24%)、中药和中成药(占9.45%)及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占9.45%)。皮疹类型以麻疹/猩红热型药疹(M/S)最多(占63.28%),其次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占17.19%)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占14.06%)。皮疹类型以ED的平均潜伏期最长,而固定型药疹(FDE)的平均潜伏期最短;致敏药物以镇静催眠抗惊厥药所致药疹的潜伏期最长,磺胺类药物的潜伏期最短。药物性肝病(DILD)者27例(占16.46%),常见的致病药物为:抗惊厥药、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重症药疹患者42例(占25.61%),早期给予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局部皮肤粘膜护理是治疗重症药疹成功的关键。
  结论
  1、老年药疹患者的比例增加。
  2、同一种药物再次致敏者比例仍较高;药疹患者中联合用药者占半数以上。
  3、近几年来,不断出现新的致敏药物,且常因意识不到而延误病情。
  4、不同药物所致的药疹及不同皮疹类型的药疹均有其相对特定的潜伏期。
  5、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导致药疹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喹诺酮类药物和中药类致敏者有增加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