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以鲁、日、韩次区域合作为例
【6h】

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以鲁、日、韩次区域合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导 论

第二章次区域合作的基本概念及效应分析

第三章次区域合作的理论综述

第四章鲁、日、韩次区域合作的原则及模式研究

第五章鲁、日、韩次区域合作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第六章山东省推行鲁、日、韩次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愈演愈烈,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但是,以中日韩三国为核心的东北亚虽然是全球经济的三极之一,但却因历史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因至今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之“空白地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滞后大大制约了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为此,各国政府及学者都将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列为核心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东北亚地区由于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制度相异,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决定了必然应该选择由低到高、先易后难的合作路径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即经历由点到面、由小圈到大圈的过程。本文将摒弃以往在中、日、韩经贸合作中,将中国沿渤海地区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传统观点,依据山东所具备的突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合作基础以及在中、日、韩经贸往来中所处的前沿及核心地位,以山东为出发点,试图建立一个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鲁、日、韩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从而进一步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加强山东省与日、韩的经济合作构筑由山东半岛城市群、日本九州岛地区以及韩国西部沿海地带组成的沿海域型的经济增长合作区,将使本地区成为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效地带。有利于加快推进山东省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相互政治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实现亚太地区真正的经济合作与繁荣。对增强亚洲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分量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以国际贸易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及新地理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鲁、日、韩经贸合作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尝试将区域经济理论用于小范围的次区域经济圈,并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针对以往的研究和理论对次区域合作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了优惠贸易安排、政府间协议分工、多边合作项目开发和开发银行主持的财政转移等五种类型的合作方式,并总结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以往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综述共分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现有的增长极、区域一体化、区位理论以及新地理经济理论,联系次区域经济合作,有针对性的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其中,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是重中之重,文章中着重分析了克鲁格曼和沃纳伯尔斯在的新地理经济学理论,认为地缘的优势将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正面、有利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会对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或者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二是回顾了有关中日韩次区域合作的相关文献,主要涉及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和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提出、现状和发展。 第三部分,分析了次区域合作的原则和实现模式。本文认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贸易合作型和投资兼贸易合作型,而从鲁日韩三方的经济贸易合作现状来看,主要应采取第二种合作模式。因为贸易型合作模式主要应用于次区域合作各参加主体在发展水平方面的互补性较差,尤其是资金和技术两方面的互补性较弱,不可能在参加主体之间形成大量的投资的情况下,是一种水平较低的合作模式。而投资兼贸易合作型模式是一种合作发展程度较高的模式。次区域合作各参加主体在发展水平方面的互补性较强。投资不仅能促使合作长期、稳定发展,还能促进贸易领域的扩大和贸易层次的深入。 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与日本和韩国近几年来的贸易现状和经济贸易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山东与韩国、日本基于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开展合作的比较优势及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山东与日、韩开展经贸合作的道路,并提出了合作原则和具体的实现模式,为其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论文最后为鲁、日、韩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强化次区域经贸组织建设、启动次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实施次区域制度接轨、深化次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展开次区域关联产业配套开发等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