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颅微电流刺激定位大鼠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
【6h】

经颅微电流刺激定位大鼠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 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的方法,精确定位大鼠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为大鼠外周面神经与其中枢面部运动皮层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研究方法:选用25只250~350g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分别在浅麻醉(盐酸氯胺酮)下,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垂直大脑皮层表面插入微电极至皮层下1.5~1.7mm,每次给以300Hz、0.25ms的负相方波脉冲30ms,相邻刺激点相距500μm,每两次刺激间隔至少5s。观察大鼠的面部运动(眨眼、胡须运动、耳廓运动及口唇运动),并通过引导相应运动部位肌电图的方法确定各皮层刺激点的刺激阈电流强度。以前囟点为原点,头尾的中线为y轴,通过原点的中线垂直线为x轴确立坐标系,记录各相关刺激点的坐标值,根据各刺激点诱发的运动描绘出大鼠面部皮层运动代表区图谱。 结果:大鼠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由数个支配特定运动的形状不规则的皮层区域组成。各亚区之间相对独立,并不连续,躯体上相邻的部位其皮层运动代表区并不相邻。各亚区的分布在每个大鼠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基本是一致的。其皮层代表区不仅分布于大鼠的运动皮层,还有很大部分与感觉皮层相重合。 1.胡须运动代表区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前内侧皮层,面积平均为9.5mm<'2>,该区域平均有效刺激点为38个。该区域的内侧部分在TI下诱发同侧胡须的运动,平均面积为2.5mm<'2>,有效刺激点平均为10个,平均TI为28μA±4.5(n=50),其余部位则诱发对侧胡须的运动,平均面积为7mm<,2>,有效刺激点平均为28个,平均TI为22μA±7.4(n=140)。刺激电流强度达35μA以上时则可诱发双侧胡须的运动。第二部分位于后外侧皮层,面积平均为13.5mm<,2>,该区域平均有效刺激点为54个,TI为15μA±9.4(n=270)。 2.眼睑的运动代表区与后外侧胡须运动代表区完全重合,位于其外侧,面积平均为3mm<,2>,该区域平均有效刺激点为12个,TI为40μA±5.4(n=60)。 3.耳廓的运动代表区位于AM胡须运动代表区的外侧,表面积非常小,平均1mm<,2>,平均有效刺激点仅为4个,TI为23μA±8.2(n=20)。且支配同侧耳廓运动。 4.口唇运动代表区位于耳廓运动代表区的前外侧,AM胡须运动代表区的外侧,表面积约为2mm<,2>,平均有效刺激点为8个,TI为20μA±7.3(n=40)。 结论:经颅微电流刺激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定位躯体各部位运动皮层代表区,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与已知的人类皮层面部运动代表区有很大区别。基于该结果,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大鼠外周面神经与面部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