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七氟醚与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的临床比较
【6h】

七氟醚与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的临床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实验材料

方法与步骤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表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以静脉靶控麻醉为基础,建立以闭环靶控软件--吸入麻醉执行者为吸入麻醉药基础模型,以安装吸入麻醉执行者的PC机为控制器,以BIS为控制变量,TCI注射泵为执行器的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麻醉系统。应用该系统进行七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对系统性能进行临床验证,并结合已有实验--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的临床研究<'[1]>,观察七氟醚与安氟醚两个闭环靶控麻醉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七氟醚与安氟醚两种吸入药物谁能更好的适应闭环靶控系统以及其临床使用价值,重点从以下几点观测①麻醉深度控制灵敏性及稳定性(系统响应时间,BIS);②麻醉期间病人疼痛及自主反射的阻断情况(HRV);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性(BP,HR):④麻醉药的用量,麻醉苏醒情况;⑤病人术中知晓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16例符合条件腹部手术病人进入七氟醚组试验,以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4ug/kg),哌库溴铵(0.08-0.1mg/kg)为静脉全麻快速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机械通气高氧流量呼吸,完成气管插管,低氧流量机械通气,以吸入麻醉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麻醉中,七氟醚组以BIS值55为控制目标。记录观测重点有:全程每三分钟的BIS值、血压(BP)、心率(HR)、心率变异系数(HRV)和实测吸入气醚浓度(Fi)和呼气末醚浓度(Fe),麻醉和手术中重要操作步骤及其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期躁动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对所收集数据联合已有安氟醚组数据应用SPSS11.0(SPSS公司,美国)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①七氟醚组与安氟醚组.BIS执行误差中位数分别为(0.59,1.6),p=0.50;执行误差绝对值中位数分别为(6.35,6.39),p=0.42;实验摆动度分别为(6.33,5.91),p=0.66;实验补偿值分别为(0.15,0.91),p=0.96。七氟醚组与安氟醚组系统响应时间比较p<0.05,七氟醚组所用时间少。②HRV比较,两组在切皮前后波动均较显著(p>0.05),但切皮后与基础值比较,安氟醚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七氟醚组则p>0.05,无统计学差异,七氟醚组要比安氟醚组稳定。③HR组间比较来看,两组结果基本一样,切皮前后在p>0.05,而与基础值比较切皮后两组p<0.01,手术过程稳定。HR两组间比较,切皮前后,HR的p值分别为0.781和0.807,均大于0.05。BP组内比较,七氟醚组切皮前后p>0.05,而安氟醚组p<0.05,两组切皮后与基础值比较均为p<0.5,七氟醚组为下降,安氟醚组为上升。BP组间比较,切皮前与切皮后分别为0.137和0.314。④两组病人睁眼、拔管、离室时间的比较t检验结果为p<0.01,七氟醚组所用时间远少于安氟醚组。两组躁动发生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P=1.00,大于0.05。⑤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①BIS作为控制变量是可行的;两组BIS控制无统计学差异,均能将BIS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并保持其稳定;七氟醚组系统响应时间较安氟醚组短的多。②麻醉期间两组均能良好的阻断病人疼痛及自主神经反射,七氟醚组较安氟醚组更加稳定。③血流动力学两组稳定性良好,七氟醚更为稳定。④麻醉药用量两组无比较意义,苏醒时间七氟醚组要较安氟醚组时间缩短;躁动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⑤均能保证病人术中无知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