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义中的善——程序中的道德问题思考
【6h】

正义中的善——程序中的道德问题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内容摘要

引言

第一章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一、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二、程序正义的迷途

第二章西方“正义”和“善”的关系之嬗变

一、古典的正义与善

二、休谟的“正义与善”

三、康德的“正义与善”

四、罗尔斯的“正义与善”

五、马克思的“正义与善”

六、对西方“正义与善”之关系的评价

第三章实质正义中的“善”与程序正义中的“善”

一、正义与“善”的内在含义之比较

二、正义中善的“弱”理论意义上的善与“强”理论意义上的善

三、实质正义中的“善”与程序正义中的“善”之比较

四、正义中的善——正义实现路径之探索

第四章结束语

一、程序的制定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内在要求

二、程序设计中正义之善的缺失不应该被公民来承担,而应由文化来承载,应当由起中介作用的制度来负责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曾多次出现过“公平正义”的词汇,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公正问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再到这次两会中频繁提到的“公平正义”,能够深深地感觉到我国政府的工作思路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会分配的正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有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才有可能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实现社会的正义对任何一个充满理想、有所建树的社会都将是一个必要而永恒的话题。 随着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社会制度也越来越得到完善,然而这并没有减少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出现,对于弱者而言,程序、制度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权利保障,反而却让人觉得有些冷酷无情,我们不得不问:为何如此的按规则办事却带来了不道德的行为?是制度、程序本身的非正义吗?事情不能如此一概而论!在程序合理执行的背后是否应当还有其他的因素加以考虑(善的道德问题),程序正义是必要的,是保障正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种保障不是完善的,是有缺陷的,是需要实质正义加以弥补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程序正义的道德反思问题。 程序正义的道德反思就是对程序中正义与善的反思,首先应当肯定的是程序正义的必要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程序正义的过度强调,也发现强调程序的同时却将责任与道义对立起来,程序正义不能很好的体现实质正义,甚至有时会背离实质正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背离的呢?笔者认为,是程序正义中善的缺失,是程序中出现的道德危机所造成的。理论上讲,这是将正义与善割裂,正义与道德实践分离的结果,因此要重新确立“善”在正义中的重要地位是问题的理论核心。所以,本文将从基础性问题——正义与善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强调正义是“善”的基础,同时“善”在正义中又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理解善的理论?首先要区分善的“强”理论与“弱”理论,可以将实质正义中的“善”归为善的“弱”理论,将程序正义中的善归为“强”理论,最后通过分析程序正义中的“善”与实质正义中的“善”的特点与不同,来寻找真正体现善的正义之路。程序的设计、制度的完善不仅需要一套正义原则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给与程序、制度以合法性与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套正义原则中应当如何体现“善”的理念,如何将正义与善得到很好的结合。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是需要善之正义为原则的,在现代的人类社会之中,“正义之善”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升华的过程,不应当被静止得看作人类的某种至善或最高目的。一方面,我们要用“应然”来指导实然,将乌托邦精神纳入人类的政治设计;另一方面,从经验的层面,在社会制度的框架下,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变外在强制为内在升华。 程序的制定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内在要求。任何程序的制定,都是以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伦理价值体系为依托的。伦理“应当”是程序化规范的生长点。程序设计中正义之善的缺失不应该被公民自身来承担,而应由文化来承载,应当由起中介作用的制度来负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