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框架与真实建构——以台湾四大主流报纸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判决新闻报道为例
【6h】

新闻框架与真实建构——以台湾四大主流报纸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判决新闻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文献探讨

一、社会真实建构理论

二、媒介真实建构理论探讨

三、框架理论

四、相关论文研究

第三章研究过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四章研究结果

一、各报特别费案新闻篇幅、新闻类型、消息来源、新闻主题分布情况

二、各报马英九特别费案的新闻框架比较

三、框架论述分析

四、各报对特别费案的框架特征比较

五、各报所建构的社会真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辞

展开▼

摘要

媒体的报道,会影响阅听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政治新闻因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具有一定程度的争议性,一向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无论是选举、政治人物的言行或立法过程中的朝野协商等等,皆是媒体报道的重要题材。以台湾的情况而言,政治新闻的争议性就更为明显。2000年后台湾政治生态逐渐呈两党化发展--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争议双方也主要来源于这两个泾渭分明的派系。媒介在报道此种新闻时,其切入角度是否客观,或是具有偏差,皆会影响阅听人对事件的想法及观感。 2007年备受关注的马英九特别费案于8月14日—审判决马英九无罪,第二天即8月15日,台湾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媒体,均对此案进行了专题报道。在这许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各种报道面向,包括检方主要人物、法院判决书、判决依据、蓝绿两党的代表人物报道等等,展现了媒体不同的切入点及新闻框架。在关于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报道内容、报道数量、报道角度皆有所差异.对于不了解真相的民众而言,透过媒体的报道,似乎可以窥见真实的一隅。面对纷繁多样的报道,令人不禁想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媒体其报道框架有何不同,它背后所隐藏的意涵是什么,其所欲构筑的社会真实又是怎样? D’Angelo和Wicks认为,“新闻工作者会受到文化及认知基模的影响,赋予报道的事件特殊意涵。探讨媒介内容中的框架,是了解媒介如何建构社会真实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以框架分析为主要架构,试图达成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分析、比较台湾四家主流报纸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一的报道框架及其意涵;二是探究四家媒体试图建构的社会真实为何,及其如何反映新闻产制中报社的特殊立场。在研究过程中,依据报纸种类和阅报率的两方面考量,选择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四家报纸当天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该研究的特点,选择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内容分析法,对总共147则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二是论述分析法,将其分成“形式结构”与“意义结构”两方面加以探讨:在形式结构上,研究新闻论述的主要基模结构:在“意义结构”上,分析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新闻文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一、各报特别费案新闻篇幅、新闻类型、消息来源、新闻主题分布情形:二、各报马英九特别费案的新闻框架比较:三、框架论述分析;四、各报对特别费案的框架特征比较;五、各报所建构的社会真实。本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四家报纸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对于消息来源等资讯仅以内容分析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报纸对于消息来源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及倾向,而这种倾向也会影响新闻框架的呈现。且消息来源和媒介、记者的关系并非单向的,其中存在复杂而多元的互动,这种互动也影响着新闻框架的展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