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辽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6h】

通辽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玉米螟及其分布

1.1.1 玉米螟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2 影响玉米螟发生的因素

1.2 玉米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2.1 农业防治

1.2.2.生物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2.4 物理防治

1.2.5 其它方法防治

1.3 通辽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玉米螟为害损失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通辽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越冬虫源

2.2.2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3.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技术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4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应用物理防治技术探讨

4.1.2 白僵菌封垛技术探讨

4.1.3 田间释放赤眼技术蜂探讨

4.2 结论

4.2.1 玉米螟发生规律

4.2.2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4.2.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均居各种病虫害之首。一般发生年份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30%,重发年份产量损失达50%以上。近年来,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已分别占全市总播面积和粮食总产的80%以上。开展玉米螟防控已成为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玉米品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全市范围内玉米螟越冬虫源、玉米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通辽地区6个旗县区冬前幼虫数量调查、冬后幼虫存活率调查,明确了秋季玉米秸秆中的老熟幼虫是翌年玉米螟发生危害的主要虫源。发生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春夏之际,雨水较多,少暴雨,温度较高,发生较重。玉米螟冬前百秆活虫数最低13头,最高可达244头,冬后存活率最高为99.2%,最低也可达到82.4%。
  通过开展玉米螟田间化蛹羽化进度、玉米螟成虫盛期及消长动态、田间卵量及孵化进度调查及玉米螟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的网室试验,明确了越冬幼虫化蛹时间大约为1个月,于5月下旬进入化蛹初期,6月中旬进入化蛹盛期,至7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羽化结束。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6月上旬,羽化盛期为6月中旬至6月底,持续时间为约15天;6月中旬始见卵,第一代卵出现在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产卵末期在7月上旬。正常年份玉米螟卵期一般为3~5天,及昼伏夜出、趋光性、趋密性、危害的不选择性的生活习性和卵多产在玉米中部叶片的叶背靠近叶脉处,并呈鱼鳞状排列。每块卵5~24粒不等的产卵习性。
  开展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白僵菌封垛、田间释放赤眼蜂试验及玉米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确定了在村屯四周间隔100米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开灯时间为6月10日~7月10日;采取喷粉的施药方法封闭玉米秸秆垛,选用3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粉剂,按每立方米玉米秸秆7克,兑滑石粉0.25千克混合后封垛,封垛时间在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即5月10~15日;越冬玉米螟幼虫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天,田间越冬代成虫产卵始盛期开始第一次田间放蜂,在通辽地区一般为6月20~26日,间隔5~7天后进行第二次放蜂。放蜂量1.5万头/亩,分2次释放,第一次0.8万头/亩,第二次0.7万头/亩等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技术要点。
  在单项防控措施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调研和相关文献资料,提出白僵菌封垛+频振式杀虫灯+颗粒剂灌心叶、白僵菌封垛+频振式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释放赤眼蜂、频振式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生物或高效低毒颗粒灌心叶这5种以“以生物、物理防控措施为主,以化学防控措施为补充”的多措并举的技术集成模式,并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提出基于玉米螟为害不同发生程度的适宜绿色防控模式,从而达到减药控害、保护环境,实现虫口夺粮,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