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下的文艺本质观
【6h】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下的文艺本质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新时期文艺学的文化转向

第一节 文艺学文化转向的西方理论资源和新时期文化转向的兴起

一 影响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的西方理论资源

二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的兴起

第二节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的现实背景

一 社会历史条件:大众文化的流行

二 学科呼唤:文艺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 文化转向是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下的文艺本质观

第一节 模糊了的界限

一 消费文化理论的兴起

二 消费文化下的文艺本质观

第二节 走向“文化诗学”的道路

一“文化诗学”理论的兴起

二“文化诗学”理论下的文艺本质观

第三节 文化转向的偏颇和失误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议

二 文艺学的泛文化倾向尚待克服

第三章 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的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文化转向与文艺学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更新文学观念,把握本质问题,发展文学理论

第三节 文化转向对文艺本质问题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气候,而且似乎大有取代传统的文学理论的趋势。文化转向对文艺的本质问题、对文学研究的界限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判断和理论追求,将过去很多不属于文学的艺术形式纳入了文学大门,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的界限不再那么的明确,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下的文艺本质观的考察和梳理,将其植入到新时期文学理论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发展的行程中来,回顾与反思新时期文艺学的文化转向下的文艺本质问题。 新时期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文艺学的传统边界,它希望当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可以对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阐释,重视文艺学学科的现实性和有效性,但是文化批评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学科颠覆性,如果把文艺学转向文化批评,跨越学科的边界,把研究对象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将文化批评作为文艺学转型的一个归宿,这样的转型是否可以成功呢?“文化研究从不打算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一切,相反,它试图利用一切必要而可用的思想和理论资源来解释文化”(格罗斯伯格《文化的流通》)。文化研究是通过文学艺术来研究文化现象,把文学理解为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事物,文学是文化的象征,文学必定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研究对现实社会文化的重视纠正了那种注重文学的社会历史维度的所谓的“内部研究”,使得文艺学增加了极强的理论现实意义.所以目前文化研究在文学理论占据了优势地位,成为了“显学”,它解读现实的理论优势是比较突出的。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使文化研究较难切入文学艺术固有的审美特质,容易抹杀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之间的界限,也有脱离文学作品的实际而单纯关注社会文化问题的可能,对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更是有着颠覆性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 本论文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重点介绍了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在中国兴起的基本状况,第一节首先介绍了影响新时期文艺学的文化转向的西方理论资源,然后追溯了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学理论界的发展历程,考察了文化研究从萌发到成为学术主流的历史。第二节则重点分析了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学理论界兴起的理论背景,首先是分析文化研究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导致理论必须对现实的回应;其次,从文艺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角度分析文艺学学科的必然性;第三,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局限也是文化转向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当下理论界文化转向下文艺本质问题的基本情况,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有的学者提倡将文学研究完全的导向文化研究,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取消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的区别,消解了文学本质;其二,另一部分学者针对第一种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诗学”的思路,文化诗学重视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将文艺本质引向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向,以反对消费主义对文学艺术本质的侵蚀和消解;还有一部分学者对此保留了相对客观中立的态度,冷静分析了文艺学文化转向的现状,认为文学理论的泛文化研究倾向尚待克服,我们应该将文化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整体,走综合研究的道路。论文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新时期文艺学文化转向对文艺本质问题的启示和反思,首先分析了文化转向与文艺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试图取消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将大众文化和诸多社会现象纳入文艺学的学科研究范围,造成了文学学科边界的“扩容”。第二节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文艺学在文化研究下转型的问题,认为文艺学学科转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虽然这种转型的途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文化研究只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但是我们不能把文艺学的理性本体、学科本体和辨证思维的方法丢掉,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准确及时的把握文艺本质规定在新时期的变动,注意理论的创新,但不能轻易的抹杀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的本质区别,将文艺学转向非文学,转向非文艺学。第三节论述了文化转向在对文艺本质问题认识上的丰富和发展,在此意义上肯定了文化转向在文艺本质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