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轨过程中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
【6h】

转轨过程中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评述

2.1 地区性行政垄断相关文献

2.2 转型期间政府行为

2.3 转轨过程中公司治理特点及绩效

2.4 金融歧视文献

2.5 法与金融学文献

2.6 对文献的评析

第三章 地方政府影响微观资源配置的原因和动机

3.1 地方政府影响微观资源配置的原因

3.2 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程度与地区性行政垄断

3.3 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与地区性行政垄断

第四章 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和逻辑

4.1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产出的影响

4.2 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微观资源配置的路径分析

4.3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投资选址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分析

5.1 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理论分析

5.2 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

5.3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第六章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负债的影响分析

6.1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负债影响的理论分析

6.2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负债影响的实证分析

6.3 地区性行政垄断与信贷歧视关系分析

第七章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7.1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7.2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7.3 地区性行政荜断对公司绩效影响的两种可能性

7.4 提高公司绩效的启示

第八章 对策建议

8.1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确保地方政府财力事权的对称

8.2 规范投融资体系,避免政府的预算软约束

8.3 加大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支撑

8.4 减少行政审批,加快政府职能转型

8.5 提升经济的开放程度

8.6 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九章 结论和启示

9.1 本文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在转轨过程中,政府行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被广泛理解为“扶持之手”(helping hands)对经济发展的支持,Qian(1997)更是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将中国政府定位为保护市场的联邦型政府(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government),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培育市场力量、以身作则逐渐建立社会信用、努力完善契约机制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政府的“积极而不干预”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之一,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确有着极大的积极性,且地方政府之间为发展本地区经济展开积极的竞争,这使得地方政府对亏损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大,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本地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但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也更加普遍,其中,地区性行政垄断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遵循于良春、余东华(2009)的分析框架,将地区性行政垄断界定为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排斥竞争的行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依靠资源的投入即可取得较快的发展。在转轨的前期,一定的市场激励即可达到提高部分效率的效果,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权等基础性制度的作用将会逐步显现。此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更加凸显,对其产生根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更加重要。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式以及影响程度。关于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影响分析并不多,即使有也基本没有考虑到各地区的地区性行政垄断结构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的影响。本文尝试针对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本章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梳理了地区性行政垄断、转轨政府中的行为以及转轨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金融歧视以及法经济学等相关的文献,并对各类文献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进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章简要分析了地方政府利用地区性行政垄断干预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为和动机。制度缺失下的财力事权不对等、不合理的政府官员考评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地区性行政垄断成为政府的合理选择,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表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不足则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动机增强。预算外收入、转移支付、地方债、土地财政以及财政不透明等预算软约束因素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市场即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强度。
   第四章分析了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和逻辑。本章通过一个两企业模型表明,只要存在寻租因素和考虑本地居民的利益,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地区性行政垄断干预企业经营,使得本地企业扩大产量,促使外地企业减少产量,但总产量增加,进而引发过度投资,这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对地方政府而言,如果某企业或行业能够为本地区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即对地方政府的战略意义越重要,为政府官员提供更多的寻租收益,地方政府将会加大对该企业的地区性行政垄断,保护本地企业。同时,本文从歧视性强弱的角度对地区性行政垄断进行分类,并对各地区的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和结构性差异进行了描述,并对结构性差异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地区性行政垄断变化的可能趋势,即歧视性限制行为的减少可能对外地企业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但对本地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非歧视性限制的减少则导致对区域内企业和区域外企业的管制减少相似。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地方政府在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放松普遍性的管制即消除非歧视性限制是如浙江省等私有部门较强的省份较好的改革方式,而对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投资拉动的地区,如江苏,广东等沿海主要依靠加工贸易起步的地区,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即消除歧视性限制是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经济不发达、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地区,地区性行政垄断的改革往往陷入激励不足的困境。不同类型的地区性行政垄断行为对价格产生作用,这些价格均高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地区性行政垄断使得企业选址并不一定遵循市场规律,地区性行政垄断导致的市场分割将对企业投资选址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性降低。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市场的干预可以理解为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干预,以及对法制完善进程的阻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地区性行政垄断可以看作一种外部治理机制。沿着LLSV的法与经济学的思路,我们对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公司负债和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具体而言,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的股权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考虑到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较多,我们主要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并指出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其次,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债务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并从地区性行政垄断角度对目前我国的金融歧视进行分析;最后是地区性行政垄断如何影响企业的治理机制,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第五章至第七章将重点解答以上三个问题。
   第五章主要考察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在以2004-200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混合数据分析后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直接控股国有企业的概率越大;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低,地方政府间接控股国有企业概率更大;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股比例越高;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股比例也越低。因此,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制,除了完善内部机制,加强民营化之外,还要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减少政府对市场发展的抑制。
   第六章主要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负债结构的影响。地区性行政垄断使得政府干预信贷市场的运行成为可能。实证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与该地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成正比;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与该地区公司的银行贷款占公司负债的比重成正比;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与该地区公司的长期负债率成正比。本文认为,目前的信贷歧视部分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信贷决策的结果。地区性行政垄断使得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高于私有企业,地区性行政垄断导致的信贷歧视使得地方政府往往会改变企业的产业进入方式,即能获得资金的企业选择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对资金需求较高的原材料等上游行业,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只能选择竞争性或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市场终端服务行业。此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信贷市场的干预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
   第七章主要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对公司绩效有着消极影响,此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大于民营企业。地区性行政垄断微小的变化将对微观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的动力从劳动力、资本转移至制度性因素,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会加大。
   第八章从微观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的思路。为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从微观资源配置的角度,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确保地方政府财力事权的对称;规范投融资体系,避免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加大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支撑;减少行政审批,加快政府职能转型;提升经济的开放程度;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最后是本文结论及启示。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思路:我们将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计量样本从上市公司转向中小企业,尽管数据的搜集难度将加大很多,但能够给我们新的启发将表明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同时,我们将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规模及结构、企业并购市场、管理层激励、信息披露等方面来考察地区性行政垄断影响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和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