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变化的Meta分析研究
【6h】

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变化的Meta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常见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病不仅影响肺,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炎症反应,病情恶化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
   与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不同的是,到目前为止,戒烟是阻止COPD进展的最有效的干预措施,除此之外,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来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时间。现在的药物治疗仅对减轻COPD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大部分药物治疗手段来源于哮喘的治疗。COPD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的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COPD发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二是缺乏合适的指标来对药物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秒量(FEV1)作为反映呼气时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EV1相对容易获取,重复性高,并且可以追踪患者结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COPD药物试验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COPD患者病情分级的依据。但是FEV1仍然存在局限性:一方面,FEV1的变化与COPD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COPD急性加重次数、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相关性较弱;另一方面,FEV1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运动耐力受限相关性亦不强,而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是COPD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尽管FEV1是COPD病情与预后分层的良好指标,但是仍存在局限性。
   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为平静呼气末做深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为潮气量与补呼气量的和,正常IC占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的2/3到4/5,是肺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IC与COPD患者预后联系紧密,有研究认为IC评价COPD患者预后优于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1 second,FEV1),且独立于BODE指数(body mass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exerciseperformance),为COPD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子。同时IC增加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善相关。
   因此,从选取可反映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变化的指标出发,运用合理的统计学手段,研究IC作为反映COPD患者病情变化指标的意义,同时与已广泛应用的指标--FEV1进行比较,以确定其优缺点,这对于COPD肺功能指标的研究以及该疾病的防治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1.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静息状态下IC与FEV1变化量的比较;
   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行运动试验后,Borg评分的变化;
   3.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行运动试验后,IC及IC的变化量;
   4.IC与FEV1作为评价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疗效的指标的比较。
   研究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首先回顾1993年-2009年间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关于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变化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关键词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PD,inspiratory capacity,tiotropium检索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中英文相关的会议论文集,获取文献资料。
   然后两名研究者按纳入剔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解决。对符合条件的文献,利用Cochrane系统综述中较为常用的质量评价标准Jadad量表对各独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使用Jadad评分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价项目包括:①随机序列的产生;②随机化隐藏;③盲法;④撤出与退出。将上述得分汇总,将研究按质量分2类:低质量研究1-3分,高质量研究4-7分。由2名研究者按照上述标准独立纳入与评价。
   最后使用RevMan4.2统计软件分别对静息状态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IC及FEV1的变化量(用药前测量指标减去用药后测量指标),稳定期COPD患者行运动试验后Borg评分、IC、实验前后IC的变化量(运动试验前IC减去运动试验后IC)进行Meta分析,分别检验其异质性、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以及发表偏倚。
   研究结果:
   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4篇,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经逐一筛选评价,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394名患者。在纳入的4篇文献中,全部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IC与FEV1进行了描述,有2篇文献对实施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的COPD患者进行症状限止性恒定负荷运动试验(symptom-limitedconstant-load exercise),并报道了运动前后表示呼吸困难程度的Borg评分(Borgscale)、IC等指标。
   Meta分析结果如下:
   1.静息状态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IC与FEV1变化量的Meta分析静息状态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IC变化量(x2=2.42,P=0.49,I2=0%)与FEV1变化量(x2=1.60,P=0.66,I2=0%)的来源文献具有同质性,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IC变化量与FEV1变化量WMD的95%CI上下限的连线在无效竖线一侧,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与FEV1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IC最高增加0.32L,最低增加0.23L,平均增加0.22L;FEV1最高增加0.25L,最低增加0.18L,平均增加0.21L。
   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行运动试验后,Borg评分的变化
   行运动试验后,Borg评分的来源文献具有同质性(x2=2.82,P=0.09,I2=64.5%),使用固定效应模型,Borg评分WMD的95%可信区间上下限的连线在无效竖线一侧,表明治疗组的Bor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行运动试验后,IC及IC的变化量
   行运动试验后,IC的来源文献具有异质性(x2=24.71,P<0.01,I2=96%),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IC显著高于对照组。IC变化量的来源文献具有异质性(x2=14.42,P<0.01,I2=93.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可信区间通过无效竖线,表明运动试验前后治疗组IC的减少幅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静息状态下IC与FEV1均显著增加,且增加的幅度接近;行运动试验后,试验组较对照组IC显著提高,Borg评分显著下降,但运动试验前后IC变化量两组相比变化不显著。IC的测量方法较简单,重复性好,与FEV1比较:在静息状态下与FEV1均可以反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在运动状态下,IC检出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的敏感性较高,与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主观感受以及运动耐力等客观指标较一致,因此可弥补FEV1的局限性。所以IC可以作为评价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疗效指标,补充FEV1的不足,在COP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中常规测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