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高政府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的研究
【6h】

提高政府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品质量监督理论基础

一、政府管制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四、博弈论

第二节 我国政府产品质量监督体制

一、产品质量监督机构

二、产品质量监督制度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价

第三章 政府产品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政府产品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督重复执法检查的问题

二、处理质量违法处理以罚代管的问题

三、产品质量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

四、质量违法处理滞后的问题

五、质量检验机构保障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六、产品标准落后的问题

七、质量违法处罚力度低

第二节 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质量监督的属地化管理

二、多元化的质量监督主体

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不够完善

四、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五、标准制修订制度不完善

六、质量监督财政保障体制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欧盟、德国产品质量监督的主要做法

一、美国分类监管监督体制

二、欧盟的CE标志制度

三、德国引导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

第二节 借鉴国外产品质量监督经验

一、产品质量分类管理有效性高

二、发挥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三、监督抽查模式严谨合理

四、违法成本高,处罚力度大

第五章 完善产品质量政府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执法队伍建设

二、健全完善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三、切实督促企业落实好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四、建立责权统一的政府产品质量监督主体

五、市场化发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六、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七、加快产品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结术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质量,关系着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关系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卓有成效的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必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大量成绩,为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的持续提高,保障人民产品质量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导致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众质疑。
   本文以一个基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的角度,从政府产品质量监管基本理论入手,研究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监督状况,寻找改善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的途径。目前,我国政府主要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有:实行行政许可,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推行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施质量奖惩,引导质量提升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对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些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基层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如存在重复检查、以罚代管、信息不畅、处理滞后、产品标准落后、技术机构保障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体制层面的,如:分区域监管、地方保护、多个监督主体等;也有技术层面的,如:信息系统落后、技术机构发展缓慢、产品质量标准低等;还有社会媒体把关不严、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后,文章阐述了美国、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在政府产品质量监督方面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借鉴他们先进的做法,如严格依法管理、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紧密结合、基于产品分类全过程的监督,对照我们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产品质量政府监督体系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完善重点产品抽查制度、重构责权统一的质量监管部门、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力度、市场化发展检验机构等,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一个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