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比较研究
【6h】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边塞诗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土壤与文化环境,它来源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历史,它的文化环境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世代生存繁衍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由它而来的的人文社会环境。所以,边塞诗虽然在唐代蔚为大观,臻于鼎盛,但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由唐上溯,经六朝、晋、魏、汉、秦,直至先秦的周、商、夏时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子孙既经历了平坦祥和的坦途,更是跨越过危机重重的关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及彼此之间惊心动魄的长期斗争中,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都给人民生活以巨大的影响。边塞、边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使得边塞诗的创作和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和人文社会基础之上。
   本文以边塞诗派的概述和发展历程起步,第一部分从原始歌谣、《诗经》、《楚辞》等其他文献中收录或者是引述的先秦边塞之作入手,顺延至秦汉、魏晋六朝的民间乐府和北朝民歌,进而引出岑参和高适的时代背景——大唐王朝。重点理清先秦边塞诗派从萌芽到成型的发展脉络,涉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边塞诗歌重大影响。
   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期尤为壮观,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芳百世,高适和岑参即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对边塞诗的一些有关内容作了说明与界定后,从岑参与高适的生平入手,伴随成长的历程,描写他们的思想动态、人生际遇等方面的变化对他们思想状况以及创作文风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具体表现。
   岑参、高适二人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任职卑微,最后弃官从戎。相似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使得他们在创作上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诗史上便以“高岑”并称。文章的第三部分重点描写他们在边塞诗歌创作方面的相同之处,比如都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诗中都洋溢着慷慨悲壮的格调。同时,对高、岑二人边塞诗歌在取材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方法、体裁形式、风格特色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分析。如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显得更生动绚丽。
   文章最后第四部分,总结概括岑参、高适边塞诗歌的地位和影响。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的领军人物,高适和岑参共同演绎了一曲慷慨悲壮之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充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盛唐诗苑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地位,他们的边塞诗也就成为中国诗歌宝库中一颗的璀璨闪亮的明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