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行为分析
【6h】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行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

1.3.1 国家助学贷款

1.3.2 违约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有关学生贷款违约的影晌因素研究

2.2 有关学生贷款偿还的国际经验的研究

2.2.1 关于贷款偿还制

2.2.2 关于还款负担

2.2.3 关于贷款回收力度

2.2.4 有关贷款偿还配套的措施

2.3 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违约问题政策建议研究分析

2.3.1 宽松灵活的学生贷款偿还制度

2.3.2 加大助学贷款回收管理力度

2.3.3 进一步健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

2.4 相关文献评价

第三章 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分析

3.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理论基础

3.1.1 减轻公共预算压力

3.1.2 高等教育公平

3.1.3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3.1.4 信用风险

3.1.5 制度功能

3.1.6 贷款需求

3.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3.2.1 正外部性

3.2.2 高风险性

3.2.3 政策性

3.2.4 商业性

3.3 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

3.3.1 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3.2 有利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3.3 有利于缓解高校资金困难问题

第四章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沿革及困境

4.1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演变

4.1.1 探索与试点阶段

4.1.2 调整与改进阶段

4.1.3 提高与完善阶段

4.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现状和困境

4.2.1 政府角度

4.2.2 银行角度

4.2.3 学校角度

4.2.4 学生角度

第五章 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

5.1.1 变量的选取

5.1.2 变量的量化

5.2 有关学生贷款违约风险的研究假设

5.3 变量描述、统计与分析

5.4 违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4.1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5.4.2 因子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的博弈分析

6.1 贷款需求理论

6.2 还款违约的博弈分析

6.2.1 学生与银行的博弈关系

6.2.2 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群确认问题的博弈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助学贷款违约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

7.1 核心理念

7.2 基本策略

7.2.1 完善信用机制

7.2.2 完善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

7.2.3 增强校方责任

7.2.4 建立专业教育金融机构

7.2.5 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

7.2.6 还款方式多样化

7.2.7 将助学贷款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1999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求学的学费及生活负担,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还款违约行为普遍,违约率较高等问题,降低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效率,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
  本文在阐述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和特征、实施的理论基础及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基础上,选取1690名进入还款期的借款学生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揭示学生的还款状态(守约或违约)与其影响变量间的统计性联系,从而推断学生违约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违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贷款的总额度和单位时间内还款的额度。然后侧重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形势所确定的博弈“局势”着手,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学生与银行之间的“学生高违约率”和“银行惜贷”等相关行为。得到目前还款违约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对贷款学生的有效贷后跟踪体系,而且贷款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对于银行来说的起诉成本较大;并且我国的罚金制度尚不完善。随后,运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群确认难的问题,通过比较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大学贫困生甄选结果及大学生和高等学校双方的收益,发现信息不对称导致提供申报材料的大学生的逆向选择问题。设计信号传递成本无差异与信号传递成本有差异这两种类型信号博弈模型,用以解决不对称信息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群确认问题。文章最后提出在法律和机制设计、个人征信系统、贫困生鉴定体制、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保障化化等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